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11月1日,廣匯物流(SH:600603)、廣匯汽車(SH:600297)、廣匯能源(SH:600256)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廣匯集團的通知,廣匯集團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證監立案字007202228號),相關事項涉及未按規定履行要約收購義務被立案。
公告還稱,廣匯集團被立案的相關事項系2015年廣匯集團重組原大洲興業上市過程中,與其原實際控制人陳鐵銘之間發生的股權糾紛。
三家公司表示,此次立案調查所涉事項系針對公司控股股東廣匯集團前述歷史行為,與他們及所屬各子公司均無關聯,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任何影響。
【資料圖】
殼資源600603的前世今生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注意到,和此次立案有關的大洲興業,正是廣匯物流借殼上市的載體,股票代碼600603。
在賣給廣匯集團6年之前,這家公司同樣作為“殼”資產被當時聲名顯赫的“大洲系”掌門人——陳鐵銘收購。
2008年11月前后,陳鐵銘通過大洲房產及其個人賬戶在二級市場上買入ST興業。當時,ST興業的股東年年更迭,股權結構極為分散,此前已有多方資本意欲入主,卻無功折返。
陳鐵銘在取得ST興業3%以上但不滿10%股份時,大洲系試圖角逐公司董事會但遭失敗。之后,大洲系繼續增持,并在2009年1月16日完成二度舉牌。隨后,陳鐵銘及其一致行動人召開股東大會,成功當選公司董事長,并入主ST興業。
大洲集團以房地產生意起家,1997年,陳鐵銘創建廈門大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家業務涵蓋文化娛樂、金融證券、地產投資與開發等三大產業集群的綜合性、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
在收購ST興業之后,陳鐵銘迅速啟動了借殼方案,打算把大洲集團旗下的房地產資產整體注入上市公司。然而,由于遭到了房地產市場調控,2010年6月不得不暫停了重組計劃,并表示將向新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進行戰略轉移,但業務轉型失敗。
2013年,ST興業(600603)正式更名為大洲興業,2014年7月,大洲興業籌劃通過定增收購在揚影視100%股權等項目,跨界影視行業,但因為種種原因,影視行業的轉型也并未成功。陳鐵銘在折騰了八年之后,2015年,“大洲系”選擇了“棄殼”。
2015年12月20日,大洲興業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置出有色金屬采選業務資產和影視資產;以44億元置入亞中物流100%股權,同時擬以不低于11.95元每股向廣匯集團等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4億元,交易構成借殼上市。
交易完成后,大洲興業轉型為商貿物流類企業,控股股東變更為廣匯集團,實控人變更為孫廣信。2017年3月,大洲興業正式更名為廣匯物流。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陳鐵銘才完全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單。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在日前公布的立案告知書上,三家公司都未提及陳鐵銘與廣匯集團究竟出現了何種股權糾紛。
但翻看大洲興業兩次賣身的歷程不難發現,或許正是因為大洲興業原本就存在的諸多股權和業務問題,導致雙方矛盾一直無法彌合,最終在過去七年后又成渣泛起,導致了廣匯集團今日被查。
資本騰挪手段嫻熟
反觀此次案件的主角——廣匯集團,在孫廣信的操盤之下,將體外資產注入殼公司是“常規操作”,除了廣匯物流之外,廣匯汽車亦是通過借殼上市。而廣匯汽車在借殼上市期間,也爆出了違規案件。
2015年1月13日,在廣匯汽車借殼美羅藥業期間,后者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近日,公司接到中國證監會通知,因參與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行政許可申請被暫停審核。
在這一公告發布之前,美羅藥業股東名單發生了重大變化。與2014年半年報中的股東名單相比,美羅藥業3季報顯示公司前10大股東中有5家新進機構,其中,第6大股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也是本次重組交易的財務顧問,持股數量為183萬股,占股比例為0.39%。此外4家新進機構有兩家基金和兩個集合資金信托。
此外,從美羅藥業置出的7.49億資產存有較多疑問。一方面,大量的新晉股東進入公司,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資產出現問題,不得不令人懷疑在其中是否有人操作,涉嫌內幕交易獲取不當利潤。
不過,不久后,美羅藥業又宣布,接到證監會通知恢復審核公司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項目,公司股票自2015年1月19日起復牌。之后重組的進程進展順利,當年6月份完成重組,廣匯汽車正式登陸A股。
但是,對于誰是美羅藥業公告所稱“因資產重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而停牌”的肇事者,成為至今待解的懸案。
無論是廣匯汽車還是廣匯物流,通過這兩家公司的上市之路不難看出,孫廣信對于資本市場的借殼操作非常嫻熟,且每次都能“有驚無險”安全落地。
如今,類似廣匯物流、廣匯汽車這樣的操作仍在繼續。今年6月份,廣匯能源公告溢價收購合金投資(SZ:000633),股份轉讓單價約為9.7439元/股,相較于6月15日收盤價6.85元/股溢價42%。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注意到,合金投資主營業務為鎳基合金材料業務和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業務。而廣匯能源的主營業務范圍在能源,包括天然氣銷售、煤炭開采以及煤化工產品,這與合金投資的業務相去甚遠,產業鏈關聯度也不高。
同時,合金投資扣非凈利潤在2019年與2020年連續兩年為負,分別為-819萬元以及-829.4萬元。直至2021年才“由負轉正”,僅為264.3萬元。公司是以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套路來保殼,看不出任何在業務上的進取心。
這樣的一家公司,卻受到廣匯能源如此“青睞”,背后的原因很明顯,是孫廣信意在“買殼”,為后期將旗下資產做上市做好準備。
目前,廣匯集團有6大產業,分別是廣匯能源、廣匯汽車、廣匯物流、廣匯置業、機械工業、匯信小額信貸。未上市的產業為廣匯置業、機械工業和匯信小額信貸,有可能就是未來搬上市的資產標的。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