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新產業獲得2項醫療器械注冊證、菲鵬生物攜手華潤醫療器械打造IVD開放平臺生態、健帆生物兩款新產品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偉思醫療產品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從各大公司今年11月發布的公告來看,醫療器械行業可以說是相當熱鬧,國產醫療器械正進一步迸發活力。
新基建浪潮下,國產醫療設備企業將邁大步前行!(圖片來源:制藥網)(資料圖片)
二級市場上,醫療器械板塊行情活躍度也明顯提升,該板塊自低點以來漲幅超18%,在整個醫藥醫療板塊中脫穎而出。另據資金數據顯示,醫療器械ETF?近60日凈流額高達13.4億元,資金凈流率高達?149.71%。
消息面上,近期的鼓勵創新醫療器械發展、財政貼息政策支持設備更新、集采政策溫和等利好是催化劑,帶來醫療器械板塊上漲行情。
不久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開展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的通知》,擬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中央財政貼息2.5%,期限兩年;財政貼息貸款原則上是對所有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放開,每家醫院貸款金額不低于2000萬。貸款使用方向明確建議診療、臨床檢驗、重癥、康復、科研轉化等相關醫療設備購置。
中泰證券預計,在財政貼息政策下,醫院或將傾向于以貼息貸款滿足中大型設備的采購需求,如高端醫療影像、監護儀器等,頭部國產企業有望先迎來采購契機。開源證券研報認為,財政貼息貸款預計釋放數千億醫療器械市場需求。
另外,集采政策邊際緩和。10月中旬,江西前頭的22省肝功能生化試劑集采方法征求意見稿傳出,相對此前的高值耗材集采,本輪集采降價更加溫和。同時,福建省醫保局發布心臟介入電生理類醫用耗材省級聯盟集采公告,本次集采降價幅度也較為溫和,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或好于市場預期。
從國產醫療器械行業2022年三季報情況來看,企業正積極擁抱市場機會。據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所屬申萬醫療設備行業的35家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37.35億元,同比增長12.28%;實現歸母凈利潤149.64億元,同比增長18.55%。可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業績增長穩定。其中,包括華大智造、凱普生物等多家醫療器械企業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速都非常亮眼,分別同比增長4717.83%、538.68%。
同時,資本對醫療器械行業的關注度也明顯提升,多家頭部企業被機構投資者“踏破門檻”,如國內軟鏡設備頭部廠商澳華內鏡、國產醫用影像設備頭部企業聯影醫療、國內低溫存儲頭部廠商海爾生物等公司10月至今接待的機構數量均在百家以上。
醫療器械行業是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具有剛性需求屬性。當前該行業整體景氣度高,在新基建浪潮之下,預計未來國產醫療器械將邁大步前行,加快國產替代進程,并與海外產品同臺競爭,整體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12529億元,2025年將達18414億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