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官網顯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于1月3日上午9時召開2023年第1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萊斯信息)首發事宜,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萊斯信息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萊斯大型系經原電子工業部系統工程局。截至最新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共擁有1家控股子公司、1家參股公司、23家境內分公司和1家境外分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為電科萊斯,其直接持有公司80.42%股份;實際控制人為中國電科,其持有電科萊斯100%股權。
(股權結構圖,招股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次沖刺科創板,公司擬募資10.17億元,將投資于“新一代智慧民航平臺項目”、“智慧交通管控平臺項目”、“公共信用大數據支撐和服務平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募集資金用途,招股書)
1.2022年業績或下滑
萊斯信息作為民用指揮信息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業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以指揮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指揮信息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和系列產品。
(公司主要產品和服務,招股書)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領域,國外市場參與者主要是歐美的大型電子系統制造商,包括法國泰雷茲(Thales)、西班牙英德拉(Indra)等;國內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萊斯信息、成都空管公司、華泰英翔、川大智勝等。
根據三勝咨詢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6月,全國空管體系有7個地區局、37個分局站,共44個空管用戶,其中35個空管用戶使用萊斯信息提供的自動化系統,系統覆蓋率達80%。各空管用戶空管自動化運行系統共88套,由國內外7個廠家提供,其中萊斯信息提供37套,市場占有率42%。
(國內空管自動化系統市場占有率,三勝咨詢)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領域,萊斯信息的最終用戶訂單業績在行業內排名第九;在城市治理領域,按照中標項目金額計算,2019-2021年,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行業中標項目總金額排名,公司市場份額4.57%,排名第一;應急指揮行業中標項目總金額排名,公司市場份額6.68%,排名第二。
在此背景下,2019年至2022年1-6月各報告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23億元、13.49億元、16.19億元和4.57億元,相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31.27萬元、9639.53萬元、9688.24萬元和-2032.41萬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大幅下滑,利潤轉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也為負數。
(主要財務數據,招股書)
究其緣由,一方面,公司收入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回款;另一方面,2022年疫情影響,公司部分項目進度有所放緩,出現驗收延遲情形。
此外,公司應收賬款規模較大,第四季度回款未達預期,預計2022年全年營收為15.5億元至16.5億元,同比變動-4.25%至1.93%;預計歸母凈利潤為8400萬元至1.04億元,同比變動-13.3%至7.35%。
具體來看,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民用指揮信息系統和企業級信息化及其他,其中,報告期內,民用指揮信息系統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63%、92.43%、79.36%和84.18%。
(主營業務收入的構成情況,招股書)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8.03%、27.61%、25.34%和27.99%,整體存在波動,綜合毛利率略低于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綜合毛利率與可比上市公司的對比情況,招股書)
2.償債能力不及同行
報告期內,萊斯信息的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79.73%、71.91%、67.66%和67.84%,流動比率分別為1.11倍、1.22倍、1.30倍和1.27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62倍、0.73倍、0.96倍和0.81倍,公司缺乏一定的償債能力。
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資產負債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在取得客戶終驗驗收單后確認收入,從而有較多的預收賬款及合同負債。
(償債能力指標與可比上市公司的對比情況,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包括萊斯信息在內的多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公司表示,該行為不會對公司日常對外銷售和客戶拓展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可能對公司研發和項目交付過程中采購境外廠商的打印機、顯示屏等器件產生一定限制。
盡管公司已制定國產器件替代的產品方案且有部分產品已完成國產替代,但由于方案落地需要一定驗證時間、客戶對使用替代器件的產品認可具有不確定性等因素,可能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同時,公司未來在民用指揮信息系統前沿理論及學術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以及境外業務拓展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3.結語
整體來看,萊斯信息在所處行業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不過,公司的償債能力略顯不足,應收賬款、存貨規模較大,財務狀況不佳,此外,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未來的經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