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投資最大的幻覺是什么?本來買的是一只周期股,非要把它當成長股炒作。當股民信心滿滿,最終被市場上一課。
【資料圖】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A股最靚的仔,以贛鋒鋰業為首的鋰礦股是主角之一,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然而,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贛鋒鋰業步入下行通道,當前股價73.13元相比歷史高點160.07元,跌幅達54.31%,即腰斬。
贛鋒鋰業的"牛市"結束了?2022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凈利潤均保持三位數增長,股價卻跌超31%。
揭開贛鋒鋰業的“面紗”,這家公司業績受周期波動影響,在下游新能源汽車浪潮帶動下,近幾年成為資金追捧的寵兒。那么,贛鋒鋰業為什么股價走熊?同樣和周期因素密不可分。
業績增長,股價卻下跌
近四年,贛鋒鋰業在二級市場上演了一輪“過山車”行情。
2019年,贛鋒鋰業實現營收53.42億元,同比增長6.75%;實現歸屬凈利潤3.581億元,同比下降73.30%,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情形。
比較特殊的是,那一年,受A股慢牛行情帶動,整個市場做多氣氛明顯,該公司股價全年上漲62.58%。
2020年至2021年,贛鋒鋰業實現營收55.24億、111.6億,分別同比增長3.41%、102.07%;實現歸屬凈利潤10.25億、52.28億,分別同比增長186.16%、410.26%。
這兩年,受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上游鋰礦行業吃到了一波紅利,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在業績驅動下,贛鋒鋰業在2020、2021年分別上漲196.45%、41.69%。
進入2022年,贛鋒鋰業的股價走勢與業績數據相背。
2022年前三季度,贛鋒鋰業實現營收276.1億元,同比增長291.45%;實現歸屬凈利潤147.9億元,同比增長498.31%。再看股價方面,去年,贛鋒鋰業全年下跌31.73%。
業績增長,股價卻下跌,當前贛鋒鋰業的市盈率已經跌至8倍以下,甚至低于傳統資源股10倍的估值,為何被冷落?
一方面,贛鋒鋰業經過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連續上漲后,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不排除部分資金逢高止盈。
另一方面,當一家公司的投資預期可能會發生改變,市場的心態也會隨之動搖。
過去幾年,以贛鋒鋰業為代表的鋰礦股大漲,核心原因是身處上游資源行業的它們享受到了業績和股價雙增的“戴維斯雙擊”。
現在問題來了,鋰礦價格會一直堅挺嗎?鋰礦股的業績能否像消費/醫藥股那樣保持持續增長?沒人能給出答案。
不完全數據顯示,從2021年年初至2022年11月份,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5.3萬元/噸一度飆升至56萬元/噸,漲超10倍以上。
據了解,動力電池在新能源乘用整車成本中占比達40%以上,進一步看這又與鋰礦價格聯系緊密。
當電池成本快速上漲,往往壓縮了整車企業的利潤,像“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車企,遲遲難以扭虧的原因之一是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疊加沒有對等的銷量支撐,所以從上市以來一直虧損。
我們關注到,在去年11月份,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開發表言論稱,“電池價格貴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中國高端制造轉型,擬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一環。但是,如果上游鋰礦企業截留大部分利潤,對中下游企業的利潤將造成擠壓。
目前,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鋰礦高價格帶來的壓力,他們開始選擇自建鋰礦、搶購鋰礦企業股權、研發新型電池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利潤空間。此外,還有一些企業看到鋰礦行業近年賺錢效應明顯,紛紛跨界布局。
當鋰礦價格產能擴大或者其它企業“另辟蹊徑”,贛鋒鋰業等傳統鋰礦巨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業績與周期波動相關性較高
鋰礦行業屬于資源型行業,近幾年遭到大幅炒作,原因是供需失衡疊加市場非常看好其下游新能車、儲能等行業高速增長,認為會使得上游資源企業長期受益。
贛鋒鋰業業績與周期波動相關性較高。A股有兩個典型案例。
首先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工程機械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全國挖掘機銷量下滑超73%。這期間,三一重工的歸屬凈利潤從86.49億元下降至496.1萬元,業績降幅超過99%。
2016年至2020年期間,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上行周期,全國挖掘機銷量增長超340%。這期間,三一重工的歸屬凈利潤從2.035億元飆升至154.3億元,業績增長超過98.6%。
其次看養豬龍頭正邦科技,在2019年-2020年,得益于豬周期景氣度上行,該公司分別盈利16.47億、57.44億。2021年,豬周期景氣度大幅下行,正邦科技2021年巨虧188.2億元。
回到贛鋒鋰業,歷史上該公司的業績也呈現波動特征,與鋰礦行業周期波動相關性較高。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贛鋒鋰業分別實現歸屬凈利潤13.41億、3.581億,分別同比下降8.70%、73.30%。
這兩年導致業績下降的原因與鋰產品價格的下跌有關。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8年年初至2019年年末,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16萬元/噸下跌至每噸約5萬多元,跌幅超過60%。
2020年、2021年,在鋰價大幅上漲后,贛鋒鋰業的業績數據又明顯改善。
展望未來,鋰礦企業的業績得看下游新能車的“臉色”,下游快速增長,帶動上游出業績。
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乘聯會專家團隊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達36%。
2023年預測的滲透率提升幅度相比2022不到9個百分點,低于2022年比2021年的滲透率提升幅度。
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如何,鋰礦價格如何變動?贛鋒鋰業的業績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