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三更睡六更起,保溫杯里泡枸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養生文化的興起,保溫杯市場也迎來蓬勃發展。近期,杭州亞運會水杯供應商浙江同富特美刻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富股份)也想乘風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只是頭戴“亞運會官方供應商”光環的同富股份難掩發展困境,正面臨自主品牌發展停滯、毛利率下滑等問題。
“代工+貼牌”模式,缺乏核心競爭力
同富股份主要從事不銹鋼器皿、塑料器皿、玻璃器皿、戶外產品和小家電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其中,公司8成左右營收均來自于不銹鋼器皿類產品。
公司產品涵蓋不銹鋼保溫杯、保溫壺、保溫瓶、保溫罐;不銹鋼杯、塑料杯、玻璃杯、防水包、車縫包、電水壺和咖啡壺等多種品類。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從業績上看,公司穩健增長。2019年-2021年及2022上半年,同富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99億元、14.79億元、19.48億元、9.16億元,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55.75萬元、9374.76萬元、1.26億元、9709.9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富股份產品主要分為“貼牌產品+自主品牌”的組合模式。目前,同富股份已擁有特美刻TOMIC、水魔王、BottleBottle等自主品牌矩陣。
其中,特美刻TOMIC保溫杯、保溫壺于2016年入選G20杭州峰會選用產品,并成為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官方水杯水壺供應商,同時還獲得包括荷蘭梵高博物館、敦煌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的文化IP授權。
然而,即便擁有“亞運會官方供應商”光環的加持,同富股份自有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卻并不顯著,品牌優勢較弱,這主要還是因為公司8成以上產品都是以代工貼牌為主。2022年上半年,公司貼牌產品營收占比89%,自主品牌則只占11%,甚至呈下滑趨勢。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同富股份,對在主要生產貼牌產品的模式下,公司外購產成品、半成品的合理性、公司獨立自主生產能力等問題進行說明。
同富股份在最新版招股書中也提到公司的競爭劣勢之一就是“自主品牌知名度需進一步提高 ”。
同富股份表明,公司目前與“膳魔師 (THERMOS)”、“虎牌(TIGER)”、“象印(ZOJIRUSHI)”等國際知名品牌相比,公司自主品牌發展時間短,在全球范圍的品牌和市場影響力方面以及自主品牌的國際化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華安證券研報顯示,國內保溫杯行業目前集中較為分散,排名前四的企業市占率總和還不足10%。以 2021 年全國總產量 65292 萬只來計算,哈爾斯(002615.SZ)、嘉益股份(301004.SZ)、同富股份和希諾股份市占率分別為 4.5%、2.5%、2.1%、0.5%。
可知的是,身處于一個門檻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賽道,若同富股份未來研發投入不足、技術人才儲備不足或創新機制不靈活,導致公司無法及時推出滿足客戶及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將可能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落后地位,進而影響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洞察IPO》發現,同富股份研發費用能力明顯不足。報告期內,同富股份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35%、1.19%、0.94及1.02%,持續低于行業均值。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代工廠還要靠外協生產?毛利率持續下滑
《洞察IPO》發現,作為代工廠的同富股份本身產能卻并不充足,報告期內公司仍有大量產品產能需要外協生產來進行補足。
2019年-2021年及2022上半年,同富股份各期外協生產產品采購金額占比分別為 57.75%、61.58%、75.81%及77.78%,外協生產模式的產品占比較高。
在外協生產模式下,外協廠商需自行采購生產所需原輔材料,并負責完整的生產加工過程,同富股份則直接向外協廠商采購成品后對外銷售。
通常情況下,產品代工往往處于整個價值鏈的底部,擁有較狹窄的利潤空間。
根據同富股份情況來看,目前公司主要客戶包括星巴克、沃爾瑪、Takeya、RealValue、Brumate等國際知名品牌商或大型超市,主要客戶群體相對穩定且集中。
2019年-2021年及2022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分別約為5.65億元、7.55億元、9.38億元及4.67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47.09%、51.07%、48.12%及50.92%。
但這也使同富股份在議價方面并不占太大優勢,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單價漲幅受限,再加上公司依賴外協生產,成本較高,縮減公司利潤。
以為公司貢獻超7成營收的不銹鋼器皿產品為例。報告期內,不銹鋼器皿產品銷售單價由2019年的31.93元/只增加到2021年的33.54元/只,累計漲幅約為5.04%。同期單位成本則由22.27元/只提升至25.12元/只,漲幅達到12.8%。
最終致使同富股份不銹鋼器皿產品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30.27%大幅下降至2021年的25.11%。
報告期內,同富股份整體毛利率持續下滑,由2019年的28.67%下降至2021年的22.88%,且持續低于行業均值,且持續低于行業均值。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同富股份在主要生產貼牌產品的模式下,對于公司外購產成品、半成品比例較高、客戶未選擇直接向成品供應商采購而是向發行人采購的合理性進行說明。
或是也發現了弊端,同富股份準備自行募資擴產。在此次IPO上市募資中,同富股份計劃拿出約4.5億元用于“新增年產3000萬只不銹鋼保溫杯智能制造項目”。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另設上市主體,多名親屬任職引監管關注
2000年,同富股份創始人姚華俊、徐榮培共同開始自主創業,二人先后創立了同富日用品、特美刻日用品、同富跨境和金維克科技等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姚華俊、徐榮培二人于成立的同富股份。隨后,同富股份以合計約1.08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了金維客科技、同富日用品等實控人或關聯方旗下的資產,最終形成目前的上市主體。
而在公司吸收合并實控人旗下資產、完成業務整合后的2019年,同富股份還獲得了廣灃啟辰、桐創金弘、浙科東港等7名股東合計1.25億元的增資。
目前,姚華俊、廖妍玲夫婦通過直接、間接持股和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控制同富股份79.86%的表決權,同時姚華俊在公司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廖妍玲擔任董事。最終,姚華俊、廖妍玲夫婦為實際控制人。
而另一位創始人徐榮培,目前作為同富股份的第三大股東直接持股14.11%,并通過同富控股間接持股,最終手握同富股份35.28%股權,為公司的最終受益人。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其實,像同富股份這樣另設主體吸收合并實控人或關聯方資產后再IPO的情況并不多見,監管層對此也給予了關注。
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同富股份及保薦人補充說明,“重組后注銷的關聯企業,是否存在訴訟以及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是否存在重大違法違規,是否通過注銷逃廢債務,是否為發行人承擔成本費用。”
除此之外,監管部對同富股份的合理性、合規性也存在不少質疑。
招股書顯示,姚華俊、廖妍玲夫婦以及其一致行動人徐榮培合計有18名親屬在同富股份或其子公司任職,部分親屬還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其中,姚華俊的弟弟姚華杰以及弟媳徐玉琴所控制的杭州家與樹日用品有限公司(簡稱:家與樹)與同富股份存在相似業務,如銷售咖啡壺、保溫壺類產品。除此之外,家與樹的供應商與同富股份也有部分重合,或涉嫌同業競爭,同樣引起監管層的關注。
圖片來源:同富股份招股書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