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過于單一一直是養元飲品的弊端,直到2020年,養元飲品開始布局功能性飲料,至于其能否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來源 | 《經理人》雜志融媒體中心
文|全媒體記者 何樂
(資料圖)
近日,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飲品(603156.SH)發布2022年財報。由于市場消費疲軟,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出現下滑。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養元飲品經典的廣告語家喻戶曉。在高額廣告的營銷加持下,也讓其核心產品核桃乳成為了眾多學生、家長的選擇。據統計,近五年來,養元飲品的銷售費用高達45.14億元,其中廣告費用累計就有15.44億元。對比之下,同期內累計為1.97億元的研發費用就顯得“寥寥無幾”。
近年來,養元飲品不僅重營銷輕研發,上市后,公司似乎也在忙著投資理財和分紅。在分紅上,養元飲品十分闊綽,股利支付率不斷攀升。在2022年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公司依然分紅22.28億元,股利支付率高達154.51%,再創新高。
另外,在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公司主力產品核桃乳銷售疲軟。產品過于單一一直是養元飲品的弊端,直到2020年,養元飲品開始布局功能性飲料,至于其能否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154.51%!股利支付率再創新高
財報顯示,2022年養元飲品實現營業收入59.23億元、同比下降14.24%,歸母凈利潤為14.74億元、同比下降30.16%。對此,財報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人員流動受阻,消費者減少甚至取消了聚餐和走親訪友,導致公司產品市場需求下降。
2023年一季度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22.29億元、同比增長8.82%,歸母凈利潤為7.33億元、同比增長39.92%,對于歸母凈利潤增速的變化,養元飲品解釋主要是銷售費用廣告費較上年同期下降;理財產品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
雖然2023年一季度有所復蘇,但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養元飲品的業績有下滑跡象。
養元飲品成立于1997年,主營業務是主要以核桃仁為原料的植物蛋白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六個核桃”是養元飲品旗下家喻戶曉的品牌。公開資料顯示,養元飲品的前身為養元保健飲品,最初為老白干集團全資控股的子公司。2005年被老白干集團以瀕臨破產為由剝離出去,被以姚奎章(養元飲品創始人)為首的58名員工集體湊錢接盤,并以“六個核桃”為新品牌進入植物蛋白飲品領域。2018年,養元飲品成功上市。
2018年至2021年,養元飲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1.44億元、74.59億元、44.27億元、69.0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21%、-8.41%、-40.65%、55.99%,營業收入波動較大;歸母凈利潤則呈現整體下滑趨勢,分別為28.37億元、26.95億元、15.78億元、21.1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2.82%、-4.99%、-41.46%、33.78%。其中2021年業績增速出現增長,主要是由于上一年基數較低,另外疫情控制有所緩和,市場需求有所恢復,不過仍和疫情前的水平存在差距。
雖然2022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但是似乎不影響養元飲品高額分紅。財報顯示,2022年養元飲品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8元(含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126,549.36萬股,以此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227,788.85萬元(含稅)。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比例為154.51%。”
拉長時間維度來看,上市后,2018年至2021年,養元飲品這幾年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22.60億元、21.09億元、15.19億元、25.31億元,股利支付率也一再拉高,分別為79.66%、78.75%、96.24%、119.91%。上市短短五年時間里,養元飲品已經累計分紅達106.97億元。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的方式對股東投以回報,可以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據西部證券研究數據,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的股利支付率為37.28%。而2022年貴州茅臺(600519.SH)的股利支付率也才為51.90%。由此可見,這幾年養元飲品的股利支付率有多高。而高額的分紅,是否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值得養元飲品深思。
上文提高,2023年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部分原因是理財產品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有所增長。根據歷年的財報數據,公司的利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理財收益貢獻。
據同花順數據,上市前,養元飲品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幾乎沒有,從2019年開始至2022年,養元飲品開始利用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理財,期間交易性金融資產十分高企,分別為93.98億元、102.38億元、 105.52億元、74.26億元。養元飲品的理財類型主要分為銀行理財產品和私募基金產品。由于多數現金用于理財了,同期內公司賬上可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僅有4.87億元、1.49億元、5.29億元、16.03億元。而2022年貨幣資金上漲主要是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贖回。
從理財金額來看,可見養元飲品在投資理財上十分執著。然而,現實中不少企業因為理財暴雷造成財務危機的教訓數不勝數,養元飲品如此忙于理財,是否會給日后的經營帶來風險,值得企業管理層深思。
主力產品核桃乳銷售疲軟、
亟需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正是在這樣的看似有著“益腦”概念的宣傳和營銷下,六個核桃成為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選擇。不過,六個桃核并非保健營養品,養元飲品也曾公開表示“我們從未說過產品有健腦功效”。
六個桃核的成功是離不開營銷的加持的。上市以前,2015年至2017年,養元飲品的銷售費用高達9.21億元、10.73億元、10.73億元,而同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卻僅有544.61萬元、784.53萬元、1110.30萬元。
上市后,2018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發費用有所增加,分別為2146.31萬元、5660.09萬元、5919.99萬元、3098.02萬元、2892.21萬元。同期內,銷售費用也是居高不下,2020年降至6.04億元,隨后兩年又開始上漲。其中同期內的廣告費用就有2.79億元、3.77億元、1.75億元、4.14億元、2.99億元,五年累計為15.44億元。
對比研發和廣告費用的投入情況,我們不難發現,養元飲品的產品是靠營銷驅動的。而營銷驅動就是短跑,短期內可以實現快速崛起,長期還是要靠產品本身的內在價值。
一直以來,養元飲品都是以核桃乳單品闖天下,2022年,核桃乳實現業務收入56.45億元,同比下降15.82%。拉長時間維度來看,核桃乳的銷售情況呈現疲軟狀態。2019年至2021年,核桃乳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3.78億元、43.66億元、67.06億元,雖然2021年有所恢復,但仍不及2019年的銷售水平,2022年營業收入再次下滑,同期內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01%、-41.41%、53.60%。
事實上,核桃乳的銷售已經進入增長瓶頸期,而養元飲品也正在積極謀求新的增長曲線。除了核桃乳,養元飲品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功能性飲料。2020年,養元飲品旗下孫公司獲得紅牛安奈吉飲料系列產品長江以北地區經銷資質。
不過“此紅牛非彼紅牛”。據養元飲品早期發布的公告顯示,“根據公司市場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款紅牛產品,分別為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目前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負責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和紅牛安奈吉飲料商標所有權歸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所有。三款紅牛產品分別由在國內紅牛市場銷售份額占比分別約為 85%、10%、5%,本次公司旗下孫公司獲得的為紅牛安奈吉產品長江以北地區經銷資質,不涉及其他兩款產品。因紅牛安奈吉飲料所占市場份額較小,且本次合作尚處于初步開展階段。”
“紅牛”作為功能性飲料品牌被人熟知。近日關于紅牛母公司泰國天絲與國內商標被授權方華彬集團的商標“紛爭”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而二者的糾紛卻利好A股中紅牛功能飲料相關概念——東鵬飲料和養元飲品,其中養元飲品的股價多次因此出現上漲。
2020年至2022年,功能性飲料的營業收入為0.58億元、1.94億元、2.66億元,同比增長235.66%、37.54%。從銷售額來看,功能性飲料仍然任重道遠,至于能否成為養元飲品的第二增長曲線,還有待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