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停牌超1個月,年報“難產”的交大昂立,遭退市風險。
(相關資料圖)
近日,交大昂立披露上交所下發的關注函,其中,上交所再次提及,如公司在今年6月30日內仍未披露經審計的2022年年度報告,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資料顯示,交大昂立是曾經的國內保健品龍頭,于2001年7月2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保健食品、生物制品等研制、生產和銷售,是我國保健食品行業首家上市企業,被稱為“國內保健品第一股”。
如今,交大昂立面臨退市危機,其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大眾的“抽絲剝繭”下逐漸浮出水面。
01
年報“難產”背后,或現管理層風波
從上交所下發的關注函我們了解到,作為上市公司的交大昂立,逾期未交出財報,成為其受上交所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食財經從已披露的財報數據中了解到,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交大昂立營收分別為3.327億元、3.626億元、 2.642億元;毛利潤分別為1.409億元、1.552億元、1.0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267萬元3718萬元、3696萬元,均處于盈利狀態,年報“難產”究竟為何呢?
交大昂立董秘辦工作人員回應稱:“未及時披露相關報告的原因是,前6年的會計差錯更正事項。而這其中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工作量不亞于沖刺IPO。”
據了解,工作人員回應中提及的“會計差錯更正”事項亦有不少波折。除了復雜的錯賬梳理外,交大昂立還未確認年審會計機構,這或是交大昂立遲遲不能“交出年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有投資者表示疑惑,作為已經成功上市20余年的交大昂立,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事實上,在年報“難產”背后,暴露了交大昂立內部管理混亂的弊病。
據報道,2022年8月份,交大昂立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其中,控股股東由大眾交通變更為上海韻簡及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人上海大眾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嵇霖。大眾交通變更為公司第二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在嵇霖接手兩個月,才上任兩個半月的總裁張云建就遭到免職,直到今年5月份,交大昂立才確定了總裁人選朱瑩政。不過,對于這一任命,11人董事會中5人投出了反對票。董事會內的交鋒明顯。
02
二股東求“保殼”,紛爭難平
“我們目前在全力以赴。廣大中小股東應注意到交大昂立6月10日的公告,我們在5月23日向董事會提交了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提議,除了對現任幾名董事的罷免和提交新的董事人選,最后一條就是‘聘任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的議案’。目前監事會已接受提議,召集臨時股東大會。我們希望盡快確定年審會計機構,以便審計事務所能盡早開展年報審計工作。”在停牌風險警示下,大眾交通表示不希望交大昂立成為因年報無法出具而被貼“退市警告”的企業。
關于年報情況,交大昂立相關管理高層回應稱,交大昂立此前6年存在大量前期錯賬,具體情況包括前任管理層私自用公司資金購買團體險并退保至個人賬戶、關聯方資金占用金融業務壞賬計提和其他資產的壞賬計提等諸多情況。
前“控股股東”大眾交通則表示,上海韻簡及一致行動人取得控制權以來,委派的4名董事未履行董事忠實、勤勉義務,濫用董事職權,對正常履職的董事、獨立董事進行惡意謾罵、侮辱,無故罷免或直接導致多名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辭職,造成公司管理混亂,業績虧損。
關于公司治理情況,交大昂立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一切正常”,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而大眾交通董秘辦工作人員則表示,對交大立昂治理內情并不了解。
目前來看,交大昂立想要解決年報問題,首要解決的或是新、舊實控人之間的紛爭。業內人士坦言,內斗之下,往往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一些議案否決通常只是表象,本質是股東之間未就某些背后的關鍵問題達成一致,若陷入長期的內斗,上市公司經營或品牌難免受損。
據最新消息,交大昂立總裁朱瑩政回應稱,交大昂立將在8月31日前甚至是6月30日之前完成年報。屆時,若交大昂立成功交出年報,這是否意味著交大昂立實控人與舊實控人、交大昂立第二股東大眾交通之間的糾葛問題在某種層面上得以緩解?交大昂立目前面臨的核心問題依舊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