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8月20日,以“踐行大食物觀,科技賦能食品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大食物觀·食品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阿爾山峰會在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論壇中心舉行。
來自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廣西農業科學院等11家科研單位的20余位專家代表,江南大學、南昌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24家高等院校的90余位專家代表,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瑞士布勒公司、內蒙古恒豐集團等70余家企業齊聚美麗阿爾山,共話“大食物觀”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動態,共謀食品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的美好藍圖。
會議作興安盟大食物觀資源推介,為“江南大學·興安盟大食物觀實踐創新基地”揭牌。江南大學與興安盟簽署了包含11個科技合作項目的《2023年江南大學·興安盟科技合作項目框架協議》。全谷物食品產學研聯盟理事長金征宇代表聯盟發出大會倡議。
近年來,依托江南大學在技術、成果、人才等方面優勢,興安盟與江南大學圍繞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開發等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合作搭建平臺載體6個,聯合實施科技合作項目40余個。建設“江南大學·興安盟大食物觀實踐創新基地”是興安盟與江南大學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將為推動興安盟更好貫徹大食物觀發展理念,加速農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重要作用。
從“糧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觀念轉變,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觀念創新。近年來,興安盟委、行署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全面加強“源在興安——自然興安盟生萬物”農牧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興安產 安心選”興安盟區域公用品牌廣告,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扎實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鼓勵盟內企業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截至目前,全盟已有70余家企事業單位與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達成科技合作150余個,產出成果及產業化落地60個,通過技術創新助力食品產業提質增效。
開幕式后,6名專家圍繞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展望、種源科技創新助力燕麥蕎麥產業高質量發展、淀粉衍生化多尺度創新關鍵技術與裝備、超微粉碎技術在全組分食品開發中的應用、未來淀粉資源的挑戰與思考、玉米和雜糧增值加工與利用技術研究等主題作報告;16位來自食品科技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黑小麥品質特性精準調控及其產業化應用、高纖維全果蔬大健康食品創制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內容開展學術與技術報告;舉辦了全谷物食品產學研聯盟2023年理事會。(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李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