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通聯數據Datayes監控結果顯示,近日英杰電器獲18家機構調研,其中,包括東方基金、銀華基金、鵬華基金、廣發基金、盤京投資等多家知名賣方現身調研名單。
調研過程中,英杰電氣表示,公司2022年的產能應在2021年基礎上繼續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公司長期專耕于工業電源領域所構建的技術平臺優勢,客戶粘性強,國產替代過程中保持較高的市占率。
那么,英杰電氣為何會能夠吸引到眾多機構投資者的眼球呢?
順勢發力推動業績高增
順應市場快速發展大勢,及時擴大產能,讓英杰電氣在2021年實現快速發展。
根據英杰電氣發布的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50萬元–18,280萬元,同比增長44.98%-74.93%;扣非凈利潤為13,800萬元–16,600萬元,同比增長44.89%-74.29%。
其實,早在2021年三季度,英杰電氣就已經顯露出高增長態勢。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4.72億元,同比上升66.03%;歸母凈利潤1.21億元,同比上升80.48%;扣非凈利潤1.1億元,同比上升80.84%。
據了解,英杰電氣銷售收入的結構上仍以光伏為主,占比60%以上,另一部分為半導體等電子材料,包括碳化硅、藍寶石、半導體硅等分業務板塊,這兩個業務板塊大約占據了公司80%的銷售份額。
對于業績增長原因,英杰電氣解釋稱,在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前提下,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讓公司經營獲得了超常發展。英杰電氣表示,伴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導向明確,2021年光伏行業下游硅料、硅片廠商積極擴產,公司憑借在該行業較高的市占率,訂單大幅度增長;2021年公司繼續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興行業拓展公司電源應用領域,除光伏行業外,公司在半導體等電子材料行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行業訂單同比大幅度增長;在傳統的冶金、玻璃玻纖等行業的訂單也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2021年英杰電氣主動把握機遇,加緊推進二期工程擴產進度,同時強化技術服務品質、改進生產工藝,迅速擴大了公司產能,提升了產品交付能力,保證了在訂單大幅增長局面下的及時履約,實現了2021年新增訂單、營業收入、經營業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
快速增長態勢有望持續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的亮眼表現或許并非曇花一現,而在2022年,這種快速增長態勢有望延續下去。
首先,是英杰電氣已經有了多晶訂單。公司方面表示,2021年光伏行業的增長速度快,而且是單晶和多晶的同步增長,2022年光伏行業的訂單仍然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態勢,進入2022年,公司已經有了多晶訂單(預中標),從目前情況看,下游行業仍保持著較高的投產熱情。
當然,英杰電氣的信心來自高市占率。據了解,目前多晶設備電源有2-3家企業在做,英杰電氣的訂單市占率基本上維持在70%左右(不包括大全產能投放的電源需求)。單晶設備電源也有2-3家在做,英杰電氣的市占率為75%-80%左右。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兩大產品的市占率保持著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其次,英杰電氣預計在碳化硅、藍寶石、金剛石等行業訂單會增長。英杰電氣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半導體等電子材料行業的訂單增速是公司分行業訂單增速最快的。預計在碳化硅、藍寶石、金剛石等行業訂單會增長,有代表性的客戶中微半導體,2022年的采購量預計也會增長。總體上半導體等電子材料的訂單相比2021年應該有所增長。
第三,充電樁業務發展良好,有望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2021年子公司蔚宇電氣的充電樁業務發展狀況良好,新簽訂單持續增長,預計今年業績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從2022年的運行情況看,1-2月蔚宇電氣已經開始為公司整體經營貢獻利潤了,該公司去年與蜀道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產品已全面覆蓋全川50余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后期有望繼續提升高速公路充電樁的安裝數量,除此之外,目前該公司正在與成都交投、重慶交運、云南能投、成都城投以及BP(中國)進行商務合作的洽談,與某國內著名汽車品牌的合作也在順利推進,該公司產品在西南地區已經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為后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2022年該公司有望實現銷售的持續增長。
在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不斷加速的同時,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也正在加速擴產,英杰電氣也不例外。英杰電氣透露,2022年二期擴建工程已經全部實施完畢,可以全年為產能提升做出貢獻,預判產能應在2021年基礎上繼續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公司為產能擴張所做的生產用地準備應該可以滿足當前以及未來幾年下游行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產能繼續擴大的需求。
對于未來幾年的銷售規劃,英杰電氣亦是心中有數。將繼續堅持定制化生產的特點,依照客戶的訂單定量生產電源為客戶做配套。在研發層面,不斷利用自己電源技術平臺的優勢擴展電源應用領域。也會綜合考慮到新進行業未來可能出現的電源需求放量,做好產能的擴張準備,包括生產場地、設備的擴建,研發、生產人員的增量匹配,朝著做一流的工業電源研發、制造企業的愿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