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深A股震蕩走低,盡管兩市成交額有所放大,但在月末最后一個交易日,多方顯得較為謹慎。3月31日上證綜指下跌0.44%,報收3252.20點;深證成指下跌1.19%,報收12118.25點;創業板指下跌1.38%,報收2659.49點。3月份,上證綜指下跌6.07%,深證成指下跌9.94%,創業板指下跌7.70%。一季度,上證綜指下跌10.65%,深證成指下跌18.44%,創業板指下跌19.96%。對于短期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行情即將步入4月,大盤震蕩筑底的大格局未變,投資者在操作上可繼續關注板塊輪動的機會。
一季度創業板指領跌
隨著3月行情收官,A股一季度行情也告結束。數據顯示,一季度滬深A股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出現大幅調整,而創業板指大跌近兩成。
一季度,創業板指下跌19.96%,跌幅明顯超過其它可比指數。受到創業板大跌拖累,深證成指也大跌18.44%。相比之下,上證綜指一季度跌幅相對較小。從月線看,滬深兩市大跌主要是1月、3月。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大盤外圍環境顯得格外復雜。過去一周,上證綜指在3200點上方橫盤震蕩,成交量明顯萎縮,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外圍方面,得益于俄烏談判取得顯著進展,歐美股市近期大漲。目前市場仍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美債市場再度出現經濟衰退信號,盤中兩年期和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出現2019年以來的首次倒掛。其次,國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復雜的形勢,3月30日,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召開。2022年一季度例會中,央行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判斷,對未來貨幣松緊的取向,與前次例會沒有太大差異。央行并未展現出明顯的寬貨幣取向,表現“淡定”。而高層對當前宏觀形勢判斷展現出更多憂慮,肯定穩增長是當前最主要的政策主線。央行不著急寬松,并不意味著央行對當前宏觀形勢缺乏準確判斷。事實上,去年四季度以來,央行便高度關注國內增長。今年1月的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央行一再強調政策主動有為,對穩增長的關切溢于言表。
地產、醫藥持續走強
受到相關利好消息刺激,近期地產、醫藥板塊持續走強。
統計顯示,申萬二級行業指數3月以來表現最好的分別是房地產服務、煤炭開采、醫藥商業、漁業、房地產開發、養殖業、種植業、中藥;而消費電子、能源金屬、風電設備、小金屬、元件、油服工程、金屬新材料等行業跌幅居前。
個股方面,房地產個股3月以來表現搶眼,天保基建、海泰發展、信達地產、宋都股份、中交地產、陽光城、特發服務、渝開發、南國置業、天房發展月漲幅超過50%。醫藥板塊同樣表現不俗,3月漲幅居前的包括中國醫藥、美諾華、盤龍藥業、北大醫藥、精華制藥、萊茵生物、貴州百靈、蘭衛醫學等。
中信證券認為,房地產政策遵循逆周期規律,當市場下行到一定程度時,政策可能轉為更加積極。當前,房地產市場探底,土地市場調整,尤其是低線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不排除顯著下滑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們相信,因城施策,三穩的政策將更為積極。2022年3月是本輪市場下行周期表現基本面最差的時期。3月前25天,跟蹤的45個樣本城市成交15.1萬套,同比下降42.2%(2月下降24.7%),17個城市二手房成交5.1萬套,同比下降34.5%(2月下降33.2%)。2022年1-2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7922億元,同比下降29.5%。銷售不佳不止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更可能導致居民財富縮水,產業鏈投資收縮。
板塊分化或加大
對于短期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行情即將步入4月,大盤震蕩筑底的大格局未變,投資者在操作上可繼續關注板塊輪動的機會。
上海一私募基金經理黃亞弟告訴記者,盡管近期大盤在地產、醫藥等板塊帶動下企穩,但大盤在上漲中明顯缺乏成交量支持。而隨著板塊大幅走高,個股風險也悄然而至。周四午后,不少近期的強勢地產、醫藥股出現異動,早盤還漲停的中國醫藥午后跳水,收盤下跌9.64%。進入4月,強勢板塊中個股分化或加大,投資者在操作上應注意控制風險。
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目前制造行業和消費行業可能受影響最大,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疫情下需求走弱。開年的經濟運行數據出現了一定宏微觀的背離,3月份疫情的反復再次下調經濟增長特別是消費的預期,市場對于經濟底部的預判需要更多數據的驗證。本輪市場磨底的情境較2018年底部可能會更長,底部的形成會較為曲折;但在政策協調維穩發力下較2012-2013年的底部情境會更樂觀一些。市場中期仍以震蕩為主,風格會更為均衡,以穩健業績景氣的結構性機會為主。
記者 湯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