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披露臨近之日,往往是業績暴雷之時。
太多的公司,之前似乎好好的,但到了年報大限將至的時候,卻突然變臉,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光線傳媒,股價崩塌
著名影視公司光線傳媒(300251.SZ)就是典型例子。
4月22日,原本預計2021年業績盈利的光線傳媒發布業績修正公告:公司業績修正后,預計虧損3.1億元-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6.51%-223.69%。
此前,光線傳媒預計2021年凈利潤1.7億元-2.2億元,預計扣非后凈利潤4000萬元-9000萬元。
業績修正后,光線傳媒扣非凈利潤這下更慘了,預計虧損4.4億元-4.9億元。
拿修正前后的扣非凈利潤來說,這里外里差的是5個億級別!
這種情況下,光線傳媒的股價只能是“崩塌”了。
4月22日,公司股價大跌11.15%,再創年內新低。
從股價圖可以看出,進入2022年之后,光線傳媒呈現出單邊下跌的走勢,中途幾乎沒有任何反彈,從年初的13元跌到了現在的6.85元,短短四個月不到幾乎就腰斬了!
從成交量來看,伴隨著4月22日的大跌,光線傳媒當天放出了巨量,應該是堅守在里面博弈影視行業困境反轉的那一撥資金再也扛不住,大筆賣出所致。
光線傳媒在公告中還說了業績修正的原因:公司投資的兩家合伙企業華晟領勢和華晟領飛從2021年初開始,調整了對其投資項目的核算方法,導致了公司業績大幅向下修正。
光線傳媒或許是為了堵住投資者的質疑,還特意表示,公司業績這次大幅下調,并非公司的主觀故意。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筆者忍不住笑了,你怎么不主觀故意上調業績呢?
自己玩套路就老老實實承認得了,非得裝出一臉無辜的樣子,你這種說法,是不是把投資者當成傻子了?哪個投資者會信你?
泰禾集團,50億級別的業績下調
應該說,房地產行業和教育培訓行業是去年“最不景氣”的行業之一,對于房地產行業潛在的年報業績暴雷,很多投資者也都有預估。
前幾天,福建本地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泰禾集團(000732.SZ)發布公告,大幅度向下修正了2021年業績預告,由此前的預計盈利1.01億元–1.32億元大變臉為預計虧損35億元–46億元。
對于業績向下修正,泰禾集團給出的原因是,為了補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財務費用、預計負債,投資性房地產評估增值調整等。
也就是說,泰禾集團采用把成本費用抬高的方式,讓業績下修。
如果說光線傳媒是暴了一顆小雷,那泰禾集團就是暴了超級大雷。
光線傳媒是200億左右的市值,對應著5億級別的業績下修;泰禾集團是60億左右的市值對應著近50億的業績下修。
這年報虧損的金額都快趕上市值了,泰禾集團這是公司小、虧損大的典型代表。
泰禾集團在年初1月底,公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1.01億元–1.32億元。
在這份業績預告的刺激下,泰禾集團在2月7日-11日這5個交易日里,出現了4個漲停板,成為當時地產股里的妖股。
目前,泰禾集團的股價又跌到了第一個漲停板附近的價格,不過筆者估計,后市泰禾集團很難維持住當下2.50元左右的股價。因為在這次業績暴大雷之后,泰禾集團在2021年虧損幾乎50億元的基礎之上,2022年再度巨虧,即將面臨被ST的風險。
泰禾集團的業績下修過于“暴力”,深交所也對其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本次補充計提相關資產減值損失的具體情況,逐項說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可變現凈值的具體測算過程,是否借鑒獨立第三方的評估工作,相關測試方式、測試過程、重要參數選取等是否與以前年度和前次業績預告存在較大的差異以及合理性。
可以說,深交所對泰禾集團的質疑點是非常詳細的,目前泰禾集團還沒有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筆者估計泰禾集團解釋這些質疑是要花上一些時間的。
西寧特鋼,不錯的行業也暴雷?
光線傳媒所在的影視行業、泰禾集團所在的房地產行業,受疫情和調控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業績暴雷其實在很多投資者的意料之中,畢竟行業大環境在這擺著。
2021年的鋼鐵行業,很多人覺得還不錯,但也有公司暴雷了,它就是西寧特鋼(600117.SH)。
4月22日收盤后,西寧特鋼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更正公告,業績由1月底披露的預計4.7億元的虧損變為預計虧損11.5億元。
多虧了6.8億元,這對于市值僅有37億元的西寧特鋼來說,著實屬于“大雷”了。
西寧特鋼把業績暴雷的原因歸因于“對2021年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22.66億元,預計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減少約7.45億元”。
2021年鋼鐵價格前幾個月大漲,在10月份之后又跌了一波,全年基本不漲不跌。在這種情況下,西寧特鋼將預虧的金額大幅追加,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難道是10月份之前產鋼量太多,10月份之后鋼材價格一跌,庫存擠壓價格下跌導致的?
這種突然的暴雷直接刺痛了股民,有股民說:“股東權益這樣一來就清零了,廢鐵都沒一塊。”
結束語
目前來看,隨著年報披露大限之日的臨近,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由預計盈利轉為預計虧損,由預計小虧轉為預計大虧。
如果說業績下修幅度小一點,還情有可原,但像光線傳媒、泰禾集團、西寧特鋼這種大額下修的,盡管找到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還是過于離譜。
這些業績下修的冠冕堂皇理由背后,到底有多少見不得人的操作?是不是有意而為之進行財務大洗澡?
這些業績大幅度下修的公司,距離前一次的業績預告相差還不到3個月,可以說是變臉就在朝夕之間。
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挑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化的要求,無疑會嚴重影響投資者觀感,讓投資者感覺被戲耍、戲弄、羞辱,導致更多投資者心灰意冷離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