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巴菲特說,投資者更應關注伯克希爾的營運利潤。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 BRK.B)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凈虧損438億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凈利潤為281億美元。 當季出現凈虧損主要因為股市下跌導致該公司龐大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價值下降,截至6月底,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價值為3280億美元,低于截至3月底的3900億美元。標普500指數今年第二季度下跌了16%,伯克希爾持倉量最大的蘋果(AAPL)同期下跌超過20%。 不過,伯克希爾第二季度營運利潤增長39%,達到93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67億美元,同時也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得益于旗下保險和鐵路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投資收入的大幅增長。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么說營運利潤更重要
第二季度伯克希爾旗下的鐵路業務圣達菲伯靈頓北方鐵路的利潤增長近10%,達到17億美元,保險業務利潤增長了54%,達到5.81億美元。當季伯克希爾的投資收入增長56%,達到19億美元,主要得益于股息收入的增長和利率的上升。在美聯儲上調短期利率之際,伯克希爾龐大的現金儲備和等價物正在給該公司帶來更多的收入。截至6月30日,伯克希爾的現金及等價物總額為1050億美元,與截至3月31日的1060億美元基本持平。 根據2017年生效的會計準則更新,新規定要求在報告凈利潤時要包括“未實現的投資損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2017年的股東信中指出,將未實現投資損益包括在內會出現一些“波動劇烈”和“反復無常”的數據,會導致凈利潤數據“失去參考價值(useless)”。 巴菲特告訴投資者,相關會計準則對伯克希爾的財務健康狀況構成了誤導,除了股票投資組合價值的變化之外,投資者更應關注伯克希爾的營運利潤。Edward Jones
股票回購步伐繼續放慢
第二季度伯克希爾的股票回購規模繼續從2021年的高水平回落,當季僅回購了10億美元的股票,規模小于第一季度的32億美元,2021年每季度的回購規模約為70億美元。巴菲特在回購伯克希爾股票時主要看股價,該公司4月份沒有回購股票,當時伯克希爾的股價接近歷史高點。伯克希爾5月份也沒有回購股票,后來在6月晚些時候恢復了回購。伯克希爾A類股上周五收于439528美元,3月底曾達到創紀錄的544000美元。A類股在6月底觸底,跌破400000萬美元。今年迄今股價下跌了2%左右。 據《巴倫周刊》估計,7月份伯克希爾的股票回購規模也不大,約為5億美元。《巴倫周刊》是根據截至7月26日的10-Q文件中的數據與6月30日的流通股數量進行比較后得出這一結論的。根據《巴倫周刊》的估計,截至6月30日,伯克希爾的賬面價值約為每股31.4萬美元(A類股),低于截至3月31日的34.5萬美元,反映出股票投資組合價值的下降。這一估計值與Edward Jones分析師詹姆斯·沙納漢(James Shanahan)的預測一致。沙納漢認為,投資者更關心目前的賬面價值,在股市回升(尤其是蘋果的股票)后,以及對第三季度盈利的預測,目前伯克希爾的賬面價值可能已反彈至34.2萬美元左右,目前市凈率為1.3倍,低于近年來1.4倍的平均水平。鑒于今年伯克希爾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投資活動增加,許多持有伯克希爾股票的投資者認為目前的估值具有吸引力,他們希望看到該公司在股票回購方面更加積極。
二季度小幅加倉蘋果和雪佛龍,60美元買西方石油是上限?
伯克希爾第一季度大舉買入510億美元的股票,在股票上的支出凈額達到410億美元,第二季度該公司大幅放慢了買入步伐,根據10-Q 監管文件,二季度該公司買入60億美元的股票,支出凈額約為20億美元。 《巴倫周刊》對伯克希爾的10-Q文件進行分析后發現,伯克希爾第二季度小幅增持了蘋果和雪佛龍(CVX)的股票。根據《巴倫周刊》的計算,伯克希爾當季買入大約400萬股蘋果的股票,截至6月底持股數量達到9.15億股,價值1251億美元;當季買入約500萬股雪佛龍的股票,截至6月底持股數量增至1.64億股,價值237億美元。相比之下,伯克希爾第二季度買入最積極的是西方石油(OXY),目前持股比例已經接近20%,持續加倉也引發了有關伯克希爾可能要全盤收購西方石油的猜測。 《巴倫周刊》之前報道稱,伯克希爾買入西方石油的價格在57美元至59美元之間,7月初那次加倉時價格高于60美元,也是巴菲特第一次愿意以60美元的價格買入。有分析人士猜測,上周西方石油跌破60美元后,巴菲特可能又加倉了(目前尚未披露)。 但分析人士指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60美元可能是巴菲特可以接受的價格上限,因為60美元代表這筆投資的“安全邊際”,這同時或許也意味著全盤收購的可能性下降,這一觀點的理由是,當全盤收購西方石油時,巴菲特的報價得高于當時的股價,如果西方石油進一步上漲,巴菲特是否愿意這樣做還有待觀察。 文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編輯 | 彭韌版權聲明:《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