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股票市場一直有一句話,說你只能賺你認知內的錢。那這個認知到底是啥?覺得一個股票會從20漲到50,股價接近20或低于20,就買入持有,然后股價上漲過程中25-22的波動,30-27的波動,45-40的波動,都不會把他洗掉,他初心不該,認知堅固,拿到50然后賣出,賺取了自己認知的錢。即便后面漲到100,那后面的50因為認知沒有及時跟上,或者壓根就沒想過,這是認知外的錢,賺不到。那么,這種類似于對一只股票階段性高低點價格的判斷,就是一種認知。要得出這個結論,需要很多有關政策邏輯財務等分析。做價投,做周期,做成長,都離不開很深的認知。這種認知水平高低,即對一個行業公司未來發展和盈利空間的判斷的準確率高低,決定你能否賺大錢。覺得這個股票是龍頭,判斷他會在這波行情中最后倒下漲幅最大,每一天都是買入機會,買到最高點的概率非常小,當然越早買入越好。做短線的老師們應熟悉這個。這也是基于經驗和環境生態 大盤題材等綜合研判后得出的結論,即認知。本質就是判斷,需要有明確的預期。上面倆個典型的認知,對應市場偏中長的模式和偏短線的模式。只要是判斷,就有對錯。所以我常說,買入就是為認知下注。可以賺認知內的錢,也會為認知錯誤買單。股票交易,本質還是概率游戲。短線炒作投機層面的認知水平的高低,基本已經決定了你能否做出來。短線的魅力是復利,但頻繁交易需要頻繁做判斷,尤其是頻繁對不同品種下結論,這樣連續正確的概率會因為分母變大而降低。 如果不想錯過每一個盈利機會,就很難擺脫虧損甚至大坑。再牛逼的選手,也不可能全對。交易不一定多勞就多得。大神說的好:累,不賺錢;賺錢,不累。所以面對看似機會滿滿的短線市場,要扒開迷霧,強化底層認知。認知是判斷,那底層認知是什么?我理解是支持你做出這個判斷的知識框架:可以是基本面,技術面,情緒面的綜合,以及判斷錯誤的概率,以及判斷錯誤的最大代價如何。這一切都想明白,這個認知就具有一定水平了,再細化一下,就是一個交易計劃了。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這句經典名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吧。認知 具備了,預期就是兌現你的認知。 預期不兌現,就是不及預期,比預期的還強,就是超預期。認知和預期,相輔相成。你的認知水平越接近市場真相,你看到的超預期和不及預期也就越接近有效。短線進出點,很多時候圍繞的是超預期和不及預期。長期高水平的認知,保證長期的高勝率。其實市場才不會考慮我一個散戶怎么想,你的觀點毫無價值,我的也是。只是有些人的認知水平長期下來,更接近市場真相罷了。如果跟不上市場老師,那終究會被市場淘汰。我們并不能保證每次認知都正確,但我們要處理好每一次認知的執行。對錯有準則,但盈虧看市場。所以才有了我自己總結的那句話:努力看對(認知總會有錯),堅持做對(看錯也可以做對)。今天分享了很多看似有道理,但好像又什么都沒說的廢話。其實 股市沒有秘密,成功也沒有秘密專注成就卓越,以假設為前提,以事實為基礎,以邏輯為推動克服人性弱點,專注做好每一次認知判斷,專注做好每一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