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銀
萃華珠寶今日早間公告,擬以現金6.12億元收購交易對方陳思偉、思特瑞科技等持有的思特瑞鋰業的51%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后,思特瑞鋰業將成為萃華珠寶控股子公司。萃華珠寶將正式布局新能源鋰電行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這則跨界收購案,經過仔細分析發現處處透露著不尋常......
收購方比被收購方更缺錢
據悉,萃華珠寶是主要從事珠寶飾品設計、加工、批發和零售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為19.78億,凈利潤為3650萬元,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25.6%。
且根據它今年三季報財報簡析,應收賬款/利潤為427.93%、短期欠款高達12億,4.5億,有息負債/資產總計36.23%、債務壓力比較大,財報財務也有隱憂。
相較之下四川思特瑞經營狀況好的多,它是一家從事鋰鹽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
隨著鋰材料行業迎來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四川思特瑞營業收入為6.79億元,凈利潤為2.8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為9.01億元。
目前四川思特瑞還擁有四川鋰能礦業、湖北磷氟鋰業兩家控股子公司。
此次收購雙方不僅行業風馬牛不相及,收益差距也給人一種兩個交易方弄反了感覺。而且往前推算,萃華珠寶過去十年前的利潤都沒有6.2億。
買賣雙方將為同一人
此外,這件事的更吊詭之處在于萃華珠寶的潛在實控人正是此次收購的四川思特瑞的董事長陳思偉。
今年6月,存在較大償債壓力的萃華珠寶12%的股份被公司股東翠藝投資轉讓給了陳思偉,總價款4.26億元。
同時約定,翠藝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郭英杰、郭裕春、郭瓊雁放棄合計持有的公司19.38%股份的表決權。表決權放棄期限自上述轉讓的12%股份登記至陳思偉名下之日起滿36個月時終止。
據悉,陳思偉目前正在與萃華珠寶控股股東方面進行相關股權交易,交易完成后,陳思偉將成為萃華珠寶新任實際控制人。
而且,思特瑞未被收購前,陳思偉持其57.18%的股權,還持有四川思特瑞科技62.71%股份。
也就是說,如果本次收購能夠成功,陳思偉將獲得大部分收購金額。
公司關聯交易風險需防范
如此梳理下來,實在令人忍不住猜想,此次收購,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和利益轉移。
對于此次收購案,二級市場也給出了反應,今日先是直接一字板,但很快回落,截止收盤,跌幅為6.5%,可謂最近A股“涉鋰”公司股價反饋最差。
股民們的態度也有較大轉變,從一開始的沾“鋰”必漲到“踩了大坑”。
類似的收購案此前也發生過。2018年,盛達礦業就曾花12億現金收購大股東名下金山礦業股權,被人懷疑是向大股東“輸血”,隨后遭到了深交所兩次問詢。
收購完成后,金山礦業獲得了數億真金白銀,但代價是盛達礦業抵押核心資產,且承擔借款的利息,且第二年,盛達礦業財務費用高達4845萬,同比增加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