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馬小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交所首只指數——北證50上線僅僅一周,市場上首批北證50指數基金也迅速登陸。包括嘉實北證50成份指數(A類017527,C類017528)在內的共8只產品,周二起正式開始集中發行。
北交所的核心亮點是“小而精”。
一方面重點聚焦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含量比較高。北交所,截止目前,共有46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其中,北證50成份指數中,共有19家企業為專精特新企業,前十大成份股里有4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行業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化工新材料、醫藥等行業新興行業。
另一方面,這些重點公司市值比較小。北證50指數成份股中,3家總市值大于100億,8家公司總市值20到100億,39家公司市值20億以下,主要集中于小市值成長股。
這只指數如今正處于估值低位,也是流動性低位。在政策大力傾斜的背景下,北證50的看點也是多層次的。
“專精特新”的搖籃
作為北交所首只核心寬基指數,北證50成份指數(899050)由北交所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市場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組成。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1月25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8家,總市值2038.85億元。北證50成份指數的總市值為1336.5億元,占北交所總市值65%左右,代表性非常強。成份股每季度調整一次成份股,從而保證指數的創新和成長屬性。
指數的“專精特新”屬性明顯。
從行業來看,指數覆蓋了16個申萬一級行業,分布廣泛。其中創新成長行業比重比較高,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板塊。50只成分股中,工信部發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數量達19家,占比 38%。
整體來看,主營業務為高端制造的上市公司是最多的。
圖:北證50“小巨人”企業聚焦高端制造
從創新研發投入角度來看,指數成份股的50家公司,研發投入數據不斷增高。創新型企業屬性很強。
根據嘉實基金的數據,2022 年前三季度,北證50樣本股研發支出同比增長 45.4%,研發強度 4.7%,積累發明專利近千項。
同時,這些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7.5%、29.9%。ROE-TTM達到15.1%,顯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甚至某種程度而言,比同為成長風格的科創板和創業板有優勢。前十大成份股權重占比53.45%,前十大成分股的一致預測凈利潤增速較高,顯示出市場對這些高權重公司基本面良好的預期。
圖:前十大公司的利潤增速預測
另外,政策的助推力也很強。北交所意在錯位發展,打造隱形冠軍,專精特新特色。從北交所發展新鮮創新型企業的節奏看,未來還有相當多的優質企業有望進入指數。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預計北交所會有更多高端裝備制造、TMT行業的優質企業上市,指數的行業比重會進一步變化。
在121家正在排隊企業中,有47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行業分布上來看這些小巨人企業,集中于工業設備制造、信息技術等行業,前五大行業聚集了 39家企業,集中度高。所以預計這些排隊企業完成上市后,還將帶動行業分布向高端裝備制造遷移。
短期看點:
估值低,流動性改善
北證50目前在估值和流動性上邊際提升的預期,也非常強烈。
首先從估值來看,當前北證50指數,市盈率處于較低分位數,估值偏低。
根據wind數據,目前北證50成份指數PE分位數為17.27%(截止11月24日),估值處于低位,與科創板50、中證1000以及創業板指相比,估值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其次流動性也是北交所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北證指數中包含3家總市值大于100億的大公司,8家總市值20到100億的公司,39家市值20億以下的公司。所以實際上北證50指數以小市值成長股為主。
和其他主流指數相比,北證50的估值是科創50、中證1000、創業板指中最低的。當然這一部分也是因為流動性的影響。
不過隨著北證50成份指數的發布,有隨著基金的募集,活水的流入,使得北交所關注度大幅回升,流動性也有望提升。相關公司估值也有望向上修復。
從歷史數據看,指數成份股的流動性,總體優于北證A股平均水平。對比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精選層時期的換手率可以發現,開市一周年,北交所的流動性已經有大幅度改善。新三板時代年化換手率僅為 20%-50%,精選層時期市場換手率在 100%-150%水平。而北證50成分股日均流通市值大幅超越北證A股日均流通市值。
總體來說,市場預計隨著新資金的流入,北證50成分股的流動性,估值都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和其他寬基指數相比:
歷史表現略優于滬深300
如果我們看北證50的回溯數據,表現其實相對其他寬基指數還有一定超額收益。
比如從回溯數據看,略微跑贏了滬深300。自北證指數基日起(2022年4月29日),與滬深300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業績稍優于滬深300,有一定的超額利潤。(如下圖)
圖:北證50與滬深300比較
另外,北證50和科創板、創業板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對比(下圖),顯示今年三季度,北證50成份股的營業收入增速47.5%,凈利潤增速29.9%,高于科創板和創業板。
圖:北證50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對比
一直以來,北交所投資門檻較高,把散戶投資者擋在門外。開戶門檻需滿足“20個交易日+50萬元+2年證券投資經驗”的要求。北證50指數基金的推出,直接降低了投資門檻,也為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和多樣化投資者,對于北交所的市場活躍度也是一種提振。
附上:北證50成份股
風險提示:本文不代表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