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滬網了解到,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定于2022年12月19日上午9時召開2022年第84次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能聚”)首發上市申請。
(相關資料圖)
據悉,艾能聚一家以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運營為核心,并開展光伏產品制造等業務的清潔能源服務商,專業從事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及服務和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招股書顯示,艾能聚本次擬向社會公眾公開艾能聚民幣普通股2,000萬股A股股票(未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5.73%,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以下公司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截圖來源于艾能聚招股書)
經查閱相關資料以后,發現艾能聚還存在以下問題,左手分紅右手募投上市動機或不單純;購銷數據和客戶數據“打架”現信披疑云;客戶規模或與銷售數據不匹配;研發投入不足,研發團隊學歷低。
“左手”大額分紅,“右手”募投資金遭問詢
從基本面來看,艾能聚的業績并不“亮眼”,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艾能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086.30萬元、25,740.27萬元、34,179.54萬元和22,008.03萬元。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100.70萬元、-2,751.60萬元、4,570.82萬元和3,589.84萬元。
可以看到艾能聚最近兩年的營收還不及2019年,2020年還出現了利潤為負的情況,但即使如此艾能聚在分紅方面十分舍得。報告期內,艾能聚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都進行了現金分紅,分別是2020年分紅3,856.76萬元、2021年分紅5,356.61萬元和2022年3,428.23萬元,共計分紅12,641.60萬元,累計分紅金額已經超過了歸母凈利潤。
艾能聚“左手”大額分紅的同時,“右手”又募集18,000.00萬元,用于50MW屋頂光伏發電建設項目。就此情況也引起了審核中心的關注,就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問詢。
艾能聚大額分紅后再上市融資,不僅引來審核關注,也讓市場質疑其上市的真正意圖,上市募資的動機或不單純,難免有上市“圈錢”的嫌疑。
購銷數據與客戶數據“打架”
報告期內,連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舟新能源”)均為艾聚能前五大客戶,2020年和2021年還是艾能聚第一大客戶,其中2021年艾能聚對其的銷售金額為11,132.28萬元,同比增長77.05%。神舟新能源是A股上市公司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航天機電,證券代碼600151.SH)100%控股的子公司,其在航天機電的合并報表范圍內。然而經查閱航天機電2021年年度報告,卻發現航天機電年報披露的前五大供應商金額無一能對應艾能聚披露的11,132.28萬元。
(截圖來源于航天機電2021年年度報告)
從航天機電的2021年度報告可以看到即使最接近的供應商D其金額也相差了160.22萬元。信披無小事,就此與客戶數據對不上的情況,艾能聚似乎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說明。
客戶規模或與銷售數據不匹配
2022年1-6月的第五大客戶浙江綠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光伏”),為報告期內首次新增的前五大客戶,當期艾能聚對其的銷售金額為620.11萬元,占銷售額2.82%。
(截圖來源于艾能聚招股書)
然而公開信息顯示,綠谷光伏2020-2021年均處于停業、歇業狀態。
(截圖來源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一家停業兩年的公司,20022年上半年就一躍成為艾能聚第五大客戶,其采購金額和銷售規模是否匹配?或有疑問。
研發投入不足,研發團隊學歷低
報告期各期,艾能聚研發費用分別為266.21萬元、96.17萬元、131.44萬元和89.3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74%、0.37%、0.38%和0.41%。同期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數分別為,3.16%、2.90%、2.80%和2.15%,顯然艾能聚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要大幅低于同行。
(截圖來源于艾能聚招股書)
對此情況,艾能聚的解釋是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系公司試制產品實現銷售計入成本所致。但是情況是否真的如此?也不盡然。艾能聚報告期各期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3.76%、3.94%、3.77%和3.32%。然而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與艾能聚研發費用相似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天合光能、拓日新能及晶澳科技的研發投入占比也遠高于艾能聚。
(截圖來源于艾能聚招股書)
除了研發投入不足以外,艾能聚的研發團隊的實力似乎也有些薄弱。艾能聚現有研發人員40人,占員工總數的19.51%,研發人員中本科學歷共計6人,僅占所有研發人員的15%。其中王鎮、姚峰為核心技術人員,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為姚華。三位核心人員中姚峰和姚華都為高中學歷,僅王鎮為本科學歷,核心技術人員取得專利方面王鎮取得41項,其余2人共取得18項,可見研發對王鎮的依賴比較重。
(截圖來源于艾能聚招股書)
此外報告期內,王鎮因個人原因于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離職休養,雖然期間未任職于其他公司,但從艾能聚取得的8項發明專利最晚的是2018年11月取得也能看出王鎮的離職,或許導致了艾能聚研發的停滯。艾能聚對核心技術人員王鎮的依賴對持續研發或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