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脫發人群多,治療脫發的公司IPO不斷。
繼雍禾醫療上市后,大麥植發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麥植發)也要IPO了。
2022年12月30日,繼半年前首次向港股遞表失效后,大麥植發再次更新招股書,沖刺港股。
(資料圖片)
相比于營收的節節攀升,大麥植發的凈利卻波動不斷,尤其是2019年出現大幅虧損,背后主要與燒錢營銷有關。2019年至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發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1億元、2.12億元,三年多合計16.3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7%、52%、50%以及45%,有近一半的收入用于營銷。
除了重營銷的問題,大麥植發違規問題頻發。截至2022年7月末,大麥植發有6家服務機構因違反醫療廣告相關適用法律法規而受到行政處罰。
燒錢營銷侵蝕利潤
中國毛發診療服務行業可分為醫學診斷、植發服務及養固服務市場,規模較大且發展快速。2016年該行業的市場規模為83億元,到2021年已升至2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5%,并預期到2026年達到712億元。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收入計,大麥植發是中國一線城市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最大醫療集團,2021年在一線城市的植發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為5.8%。
李興東于2015年成立了大麥植發,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旗下共有33家醫療機構并在各醫療機構建立了養護中心。
近日,大麥植發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相較于2022年6月29日遞交的上市資料,這次大麥植發更新了2022年1-7月份的數據。
招股書顯示:手術植發、非手術養固、商品和服務構成了大麥植發的收入來源。
其中,手術植發貢獻最大,2019年和2020年占比均超過90%,近年來有所下滑,2021年為79%。至2022年7月末,手術植發收入占比為76.6%。另一方面,非手術養固業務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從2019年的4.3%升至2021年的21%。2022年前7個月,這一服務的占比達到23.4%。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大麥植發實現營收分別為7.47億元、7.64億元和10.21億元,呈不斷增長的趨勢。進入2022年,至7月末,大麥植發的營收為4.69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了1.14億元。
雖然大麥植發的收入不斷增長,但2019年大麥植發呈現虧損狀態,2020年、2021年則處于波動狀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501.4萬元、6955.8萬元和6611.6萬元。
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發實現凈利潤1171.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7.72%。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中表示,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冠疫情對其運營造成了影響。
其中,患者總就診量由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的五個月約11.14萬人次,減少至2022年同期的約9.23萬人次。
除了上述影響因素外,高額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利潤空間。2019年至2021年,大麥植發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01億元、3.99億元、5.21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67%、52.2%、51%。2022年前7個月,銷售及分銷開支為2.12億元,占比為45.1%。
大麥植發表示,隨著其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銷售及分銷開支占總收入的百分比逐漸下降。
大麥植發對營銷的重視不可否認,其在招股書中強調,“鑒于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我們認識到有效教育市場及推廣我們品牌的重要性......我們的營銷策略主要側重于市場教育、品牌廣告及客戶獲取。”
值得一提的是,與銷售及分銷開支相比,研發支出顯得微弱。同期,該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50萬元、460萬元、480萬元和290萬元。
植發業務毛利逐年下跌
燒錢搞營銷一度程度上影響了大麥植發的毛利表現。2019年至2022年1-7月,大麥植發的毛利率分別為79.8%、75.9%、70.9%和62.9%。
大麥植發表示,總毛利率受到各業務線的毛利率影響。其中植發業務的毛利率變動具有較大影響,雖然從2019年的81.5%降至2021年的74.2%,2022年1-7月毛利率進一步降低至64.9%。但仍高于其他業務的毛利率。
植發服務的毛利率不斷下滑,據大麥植發稱主要是由于該類服務的交易價值降低,原因是該公司開發及推廣非手術治療服務,將其作為植發的聯合療法減少了植發面積,從而降低了每次植發手術的交易價值。
這也導致患者的毛囊移植量和平均售價均逐年下滑。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2年前7個月,每位患者的平均毛囊移植量分別約為2850根、2650根、2460根和2350根,對應期間每根毛囊的平均售價分別為10.5元、9.7元、10元和9.8元。
即使如此,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仍是筆不小的支出。2019年至2022年1-7月,患者的手術服務人均支出分別為3萬元、2.58萬元、2.47萬元和2.31萬元。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脫發人口約為2.67億,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8.9%,預計到2026年底,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升至約3.43億,約占中國總人口的24.2%。
越來越多的脫發患者支撐起了植發行業。在大麥植發IPO前,2021年底,雍禾醫療已成功上市。并且,碧蓮盛也有上市計劃。
不過在這浪潮之下,還有隱患。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大麥植發有6家服務機構因違反醫療廣告相關適用法律法規而受到行政處罰。
黑貓投訴[投訴入口]平臺上,也有多位消費者就大麥微針植發虛假宣傳、植發效果不理想、亂收費等方面進行投訴。
這次IPO,大麥植發擬將募資資金用于繼續擴大公司的運營網絡、繼續促進產品及服務的創新、繼續投資于研究及開發、推進醫療服務數字化轉型4個方面。
脫發人口的增加,對脫發行業是一大利好。在尚有隱憂的前提下,大麥植發如何應對同行競爭?我們將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