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月6日,特斯拉突然官宣減價,最狠降4.8萬。與此同時,其他車企是否會跟隨降價引發市場熱議;機構認為特斯拉降價的“鯰魚效應”下,大部分車企漲價會比較謹慎>>
【資料圖】
1月6日,特斯拉 $TSLA 官網顯示,特斯拉國產車型大幅降價,Model 3起售價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25.99萬元。
這是特斯拉2023年的首次降價,也是特斯拉歷次降價之最,已跌破歷史最低價。其中Model Y長續航版降價最多,達到了48000元。
有消息稱,在宣布降價后,特斯拉 $TSLA 中國三天內獲3萬輛汽車訂單。對此,特斯拉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特斯拉官宣降價后,有記者采訪了全國多個城市的特斯拉門店,了解到二三線城市特斯拉門店客流與訂單數在本輪降價后急劇增加,部分城市門店的訂單數環比12月增幅達到了500%。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本計劃購買特斯拉的用戶,卻在本輪降價后出現了觀望情緒,擔心提車不久后再度降價。
有車企營銷人士表示,頻繁的降價會傷害品牌溢價,特斯拉正從豪華品牌市場下探到大眾消費市場,但這種變化對特斯拉并不一定不是好事。
特斯拉降價消息一出,市場關注其他車企是否會跟隨降價。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伊始,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成本提高了1萬元左右。如何消化這部分成本,是每個新能源車企都需面臨的問題。
從各大車企的應對方式來看,可以分為漲價、保價等幾個陣營。不完全統計顯示,2023年元旦前后,超15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相繼官宣漲價,包括比亞迪 $01211.HK 、奇瑞新能源、長安深藍、榮威、東風新能源、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零跑汽車 $09863.HK 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分車企品牌價格變動情況:
除此之外,有車企包括小鵬汽車-W、長城魏牌等明確表示不漲價,也有些車企如嵐圖汽車等推出了限時保價的政策。
25萬-30萬價格區間的市場可謂是各家車企必爭之地,也是消費者購車尤為糾結的區間。此前,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豹、小鵬 $XPEV P7等價格均低于Model 3,目前已失去價格優勢。
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表示,從已掌握的凈利率水平和單車利潤來看,特斯拉 $TSLA 仍有10%左右的降價空間。但大部分國產新能源車企還處于“燒錢”的狀態,跟不跟都兩難。跟,原本就沒利潤;不跟,銷量會明顯下滑。
1月9日,乘聯會公布的12月份乘用車市場數據顯示,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75.0萬輛,同比增長48.9%,環比增2.5%。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64.0萬輛,同比增長35.1%,環比增6.5%,1-12月保持趨勢性上升走勢。
乘聯會指出2022年乘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未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仍會快速提升,乘聯會專家團隊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36%。
此外,中汽協預測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00萬輛,同比增長35%。
特斯拉 $TSLA 大幅降價背景下,多數機構預計將帶動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加劇。
銀河證券認為,特斯拉四季度訂單不及預期,試圖通過降價促銷費搶市場份額。現階段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漲價周期未完全終止,特斯拉大幅度降價或將加劇行業競爭,市場地位相對穩固、產品競爭力較強的頭部車企優勢有望顯現。
申港證券近期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造車新勢力實現盈利難度依然很大,產能擴大、研發投入、渠道建設等都將蠶食公司的盈利空間。率先實現盈利的車企將在新能源汽車終局中脫穎而出,建議關注理想汽車-W、蔚來-SW等在高端化戰略下初見成效的車企。
長城證券指出,隨著“國補”退出,2023年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將加劇,部分車企已發布漲價通知。但該行認為,新能源車漲價幅度普遍小于年底退出的補貼額度,且消費活動恢復,新能源車市保持高需求,該行對新能源車2023年的景氣度保持樂觀。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對主打30萬元以下新能源車的車企而言,補貼退坡將導致新能源車企盈利壓力加大。為應對補貼退坡帶來的盈利壓力,部分車企已經宣布漲價,但考慮到特斯拉近期降價的措施,大部分車企漲價會比較謹慎,需在盈利與銷量之間做好平衡,最終補貼退坡的成本不會完全傳導至消費者端。在動力電池價格高企,國家補貼退出的情況下,2023年車企純電動車的盈利壓力依然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