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梳理一下醫藥行業最近幾年的藥品集采政策,迄今為止,藥品集采已開展了七輪,通過削弱被集采藥品的利潤空間,對醫藥企業的業績帶來挑戰。
截至目前,第七批國采執行開始時間是2022年11月(2022年7月份落下帷幕),第八批集采也于近日接踵而至,集采對醫藥企業的影響仍然深刻。
但年銷售收入規模有著170多億的輸液龍頭——科倫藥業,在參與了7輪集采后,業績卻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股價因此持續上漲,已創出近三年新高。
(資料圖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科倫藥業受集采影響背后的轉型之路,借此解讀幾家同樣有著潛力的其他化學制劑企業。
一、科倫藥業受集采影響小以及業績增長的原因
據2022年半年報數據,科倫藥業共有36項產品進入國家帶量采購(集采),其中,在第七批集采中,有11個產品15個品規中選,中標數量居于醫藥企業參與者的前列。
但從銷售額來看,第七批集采并不是科倫藥業參與集采規模最大的一次,據公司公告,第七批集采的11款產品在2021年的年度銷售收入僅有約1.4億元,而第四批集采、第五批集采中標產品的銷售規模分別達到了4.98億元、8.28億元(統計口徑為集采前,2020年)。
其中第四批集采和第五批集采分別在2021年2月、2021年6月組織。
因此,在被集采產品的數量和規模占企業總產品數量、規模不大的情況下,科倫藥業的業績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倫藥業擁有608個醫藥產品,其中有129個輸液產品、402個其它劑型醫藥產品、77個原料藥,以及12個抗生素中間體,6個品種醫用器械;
2021年,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2.77億元,凈利潤為11.03億元。
在此基礎上,科倫藥業近兩年業績增長良好,2022年前三季度,科倫藥業業績增長良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7.24%,凈利潤同比增長了66.33%。
其中收入增長不僅和企業受集采影響較小原因有關,而且新產品不斷上市為企業貢獻著增量,這一點我們從科倫藥業產品品種總量及其增長上便能略知一二。
雖然科倫藥業的創新力沒有那么突出,但企業堅持“三發驅動,創新增長”的發展戰略,專注于多技術類別、全功能平臺高技術內涵醫藥產品(高端仿制、改良創新和源頭創新)的研發能力和體系建設,平臺優勢愈加突出。
凈利潤增長尤其體現了在醫改下,科倫藥業強者恒強的狀態,即科倫藥業不僅毛利率幾乎沒有下降,而且銷售費用率下降明顯,從而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空間。
銷售費用率下降和集采密切相關,隨著藥品競爭格局趨于穩定,科倫藥業減少了較多的市場推廣費用,但企業的綜合實力沒有受到影響。
二、科倫藥業未來受集采影響以及發展展望
根據當前集采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科倫藥業還有可能受到集采影響,因為企業的未集采品種還有很多。
但集采對于科倫藥業來說卻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因為一方面是被集采產品一次性中標規模預計不會太大。參考之前的集采集采情況,預計被集采的產品規模不會突然擴大,而且企業產品結構較為分散,新產品也在不斷增加,為企業抵御風險。
一個例子是,輸液領域腸外營養注射液為科倫藥業的重點品種,但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占輸液整體比例僅有11.69%,其中一款產品“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多特)為公司存量大品種,因為價格下滑,202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79.03%,但腸外營養注射液總銷售收入僅下滑了27.91%。
另一方面是因為中標過后,集采產品收入不排除有大幅增長的可能,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2022年上半年,此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當然,上述我們只提到了科倫藥業的輸液領域產品,此領域近幾年雖然增長并不樂觀,但科倫藥業還有近一半的非輸液項目,最近幾年增速良好,且受集采影響相對較小。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非輸液項目中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收入增長較快,預計和國內外新冠疫情等呼吸道疾病增加有關,其后期增長可持續性或需要觀察。
三、集采背景下,其他潛力企業梳理
由上述對科倫藥業受集采影響的梳理,以及對其發展情況分析,可以看到,科倫藥業的集采悲觀預期改善,同時企業產研能力不斷提升,給企業帶來了超預期表現,科倫藥業龍頭優勢愈加凸顯。
因此,我認為在預料之外的新的利空出現之前,科倫藥業業績增長具有一定持續性,并且估值存在支撐,或可以對其謹慎樂觀。
(聲明:以上分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當然,話說回來,科倫藥業目前的漲幅已經兌現了較大的溢價空間,所以我們也可以關注一下其他前期受集采影響或將反轉的公司,主要是第六批、七批集采預計影響不大,并且有銷售潛力的公司(更重要)。
我率先想到了參與第六批藥品集采的胰島素龍頭,甘李藥業,它在2022年二三季度業績下滑明顯,比較嚴重的是,它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下滑了50%,甘李藥業所有的胰島素產品(全線6款)均中標了,那么即使企業未來盈利轉正,它的收入增長能快速恢復嗎?
截至目前,甘李藥業的市值約為200億元,甘李藥業凈利潤到底能有多少,或者市盈率給多少,似乎都不太確定。
除此之外,我認為一些研發投入較高的化學制劑龍頭或沒那么悲觀,包括恒瑞醫藥,恒瑞醫藥第七批集采雖然中標4款產品,但預計產品規模相對不高,企業對此沒有進行公告披露,而且企業的創新力較為突出。
健康元和麗珠集團,其中麗珠集團是健康元的重要子公司,而麗珠集團第七批集采并沒有產品中標,健康元一款新產品中標,預計受集采影響較小,而二者的研發投入在化學制劑行業排名前列,同樣具備增長潛力。
華海藥業公告顯示在第七批集采中中標三款產品,但收入規模均不大,華海藥業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長良好,多板塊業務迸發著活力;但近日,其主要是受獲得輝瑞新冠藥物的MPP授權項目消息影響,股價波動較大。
(化學制劑企業研發投入排名top10)
還有人福醫藥,第七批集采雖預計對企業影響也不大,但企業神經系統用藥占比較大,幾個核心產品或還將面臨集采風險,以及從產品結構來看,企業的平臺優勢可能沒有前面幾家企業突出;
其次,康弘藥業第七批集采也僅有1款產品中標,企業受集采影響預計也比較小了,從目前財務數據來看,企業中成藥和生物制品增長良好,預計也有一定增長潛力;
最后是復星醫藥、華東醫藥和貝達藥業,它們的創新藥占比或者其他業務占比更大,受集采影響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在這里不做考慮。
四、總結一下
最后做個總結,集采在過去三年對醫藥行業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不僅在業績層面阻礙著企業的增長,而且抑制著企業的估值。但現如今,化學制劑企業通過快速地研發投入,擴大產品線或者拓展新的業務,不少龍頭企業已經有良好的轉型發展。
不得不說,集采對化學制劑企業的影響要小于生物制品、醫療器械企業,因為后二者往往有著較集中的市場格局,而且獲取新的增量相對困難。
而在當下這個階段,化學制劑企業普遍處于低估區間,我們認為未來隨著良好的發展,一些企業仍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