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灣化學”)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海灣化學計劃募資30億元,將于3×7.5萬噸/年環氧氯丙烷綠色循環經濟項目(一期)、5萬噸/年環氧樹脂項目等。
據招股書介紹,海灣化學的主營業務為氯堿化工、有機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無機硅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1以及燒堿,同時利用部分自產燒堿生產偏硅酸鈉,實現對無機化學品業務的延伸。
(相關資料圖)
天眼查信息顯示,海灣化學成立于1999年,前身由國營青島化工廠改制設立,曾用名“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晶化工”)。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1.44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高自建,股東包括海灣集團、青島國投等。
據介紹,海灣化學已建成投產85萬噸/年乙烯法PVC2、50萬噸/年苯乙烯、20萬噸/年聚苯乙烯、55.5萬噸/年燒堿和16萬噸/年偏硅酸鈉。根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海灣化學的乙烯法PVC產能已位列國內乙烯法PVC第一位。
同時,海灣化學在建、擬建有24萬噸/年高端聚碳酸酯用雙酚A項目、3×7.5萬噸/年環氧氯丙烷綠色循環經濟項目(一期)、15萬噸/年環氧樹脂項目以及40萬噸/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擴建項目。
招股書顯示,海灣化學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70.38億元、60.53億元、130.28億元和69.6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85億元、3.01億元、20.76億元和10.06億元。
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海灣化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2.41%、71.72%、52.81%和63.28%,流動比率分別為0.83、0.30、0.54和0.53,速動比率分別為0.57、0.14、0.26和0.30。
據貝多財經了解,中國華融曾是海灣化學(前稱為“海晶化工”)的股東。2002年,海晶化工第一次增資引入中國華融作為股東。據招股書披露,中國華融以債權出資1.69億元,持股為38.23%,原股東——凱聯集團持股61.77%。
經青島市國資委批復同意,2006年2月,凱聯集團將其所持有海晶化工61.77%的股權無償轉讓給海灣集團。轉讓完成后,海灣集團對海晶化工的持股比例為61.77%,中國華融的持股比例仍然為38.23%。
2011年7月,海灣集團出資1.5億元參與對海晶化工的增資,對應每股增資價格1.33元。增資完成后,海灣集團對海晶化工的持股比例增至69.54%,而中國華融的持股比例則減少至30.46%。
貝多財經發現,中國華融于2017年對海灣化學(前稱為“海晶化工”)進行減資,減持其持有的海灣化學全部股權,對應估值約為2.41億元。減資完成后,中國華融不再持股,而海灣集團則持股100%。
2021年下旬,海灣化學進行混改,同步實施員工持股,混改后股權結構為海灣集團占62%,兩家外部投資者分別占5%和8%,青島國投占5%,員工持股平臺占20%。其中,雙百基金和BRIGHT SUNSHINE為外部投資者,海灣皆豐、海灣志同和海灣道和為員工持股平臺。
本次上市前,海灣集團直接持有海灣化學62%股權,為海灣化學的控股股東。據介紹,青島市國資委持有青島國投100%股權,青島國投持有海灣集團100%的股權,青島市國資委通過青島國投、海灣集團對海灣化學實施控制,系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此外,海灣皆豐對海灣化學持股比例為13.09%,雙百基金持股8.00%,青島國投、BRIGHT SUNSHINE均分別持股5.00%,海灣志同持股4.62%,海灣道和持股2.30%,而海灣集團則持股62.00%。
IPO后,海灣集團(SS)持股52.70%,海灣皆豐持股11.12%,雙百基金持股6.80%,青島國投(SS)、BRIGHT SUNSHINE均分別持股4.25%,海灣志同持股3.92%,海灣道和持股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