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擴大,與之配套的儲能需求大增。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超20家A股公司跨界進入儲能賽道,跨界選手涵蓋教育、互聯網、家電、食品等行業,切入方式包括新設子公司、收購儲能公司等。業內人士表示,在我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背景下,儲能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儲能市場火熱
火熱的儲能市場,讓嗅覺靈敏的A股公司嗅到了機會。2022年,超20家上市公司跨界涌入儲能賽道,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如美的集團、中核鈦白等。鈉離子電池、釩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受到跨界選手青睞。
(相關資料圖)
2022年5月,美的集團公告,擬通過“定增+委托表決權”的方式,拿下科陸電子的控制權。科陸電子是國內領先的能源領域綜合服務商,也是國內較早進入儲能系統集成領域的企業之一。科陸電子稱,美的集團看好公司及其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
2022年7月,鈦白粉行業龍頭中核鈦白與四川偉力得就共同在甘肅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事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領域包括金屬釩冶煉及釩電解液制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制造、新能源及儲能電站建設等。
另一家鈦白粉生產企業釩鈦股份與大連融科在2022年10月共同投資成立了四川釩融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主要業務涵蓋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技術研發、加工生產、市場銷售、租賃等,已經開始在攀枝花市建設電解液產線,預計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此外,昆侖萬維決定增設新能源領域投資業務板塊,由公司董事長金天親自負責。2022年12月4日晚,昆侖萬維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寧波點金及昆諾天勤分別以自有資金2.2億元和8000萬元作為出資,對綠釩新能源增資,獲得綠釩新能源60%股權。公司稱,此次控股投資綠釩新能源,是公司開展新能源投資業務的第一步。
部分跨界選手看中了鈉離子電池技術。順灝股份與久森新能源簽署《關于設立鈉離子電池項目公司之出資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灝森鈉電,旨在推動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豐山集團控股子公司豐山全諾與眾鈉科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同推進鈉離子二次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七彩化學擬與美聯新材共同出資設立美彩新材,并以該標的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產18萬噸電池級普魯士藍(白)項目等。
政策大力支持
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儲能市場需求爆發。
瑞融資產首席研究員梁曉曼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碳達峰’背景下,新能源行業高景氣度具有極大的確定性,發展風電、光伏產業都需要配備儲能。”
對于跨界進入儲能領域的原因,七彩化學表示,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將是未來各國的重要戰略方向,而儲能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重要環節;黑芝麻稱,未來較長時間,儲能電池需求量巨大。
政策支持儲能行業發展。2022年以來,多項政策出臺,加快推動儲能產業發展。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目前,至少有24個省(區、市)發布了新能源配儲政策,將配建儲能作為新能源并網或核準的前置條件。其中,多個省份提出,新型儲能配置比例一般為10%及以上,有的地區達到20%甚至更高。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十四五”時期是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隨著新型電力系統調節需求不斷增加以及火電機組占比持續降低,傳統以火電廠為主的電力系統調節體系難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儲能是服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以上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記者 康曦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
圖片來源:網絡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所提及的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方案中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將圍繞:注重系統性謀劃儲能技術創新、強化示范引領帶動產業發展、以規模化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強調以體制機制促進市場化發展、著力健全新型儲能管理體系、推進國際合作提升競爭優勢六大任務聚焦發展新型儲能。我國截止到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新能源+儲能”、常規火電配置儲能、智能微電網等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逐步拓展,國家和地方層面政策機制不斷完善,對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根據國開聯《儲能材料行業投資價值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儲能產業雖受新冠疫情影響,但我國儲能裝機逆勢大幅增長,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更新裝機規模35.6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同比增長9.8%。其中,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規模1559.6MW,新增投運規模首次突破GW大關,是2019年同期的2.4倍,中國儲能步入規模化高速發展快車道。“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儲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份明確了配套儲能設備的規格要求,并明確規定配儲比例與配置時長要求,我們有理由相信預期階段性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并達成的。
新能源產業是新世紀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隨著新型電力系統調節需求不斷增大以及火電機組占比持續降低,傳統以火電廠為主的電力系統調節體系難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儲能可為高比例新能源提供多時間尺度的調節能力支撐,是服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新型儲能是催生能源工業新業態、打造經濟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發展空間廣闊。
“十四五”是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對于推動能源綠色轉型、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借助先進的技術實現能源節約,保障材料儲能,是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任務。儲能技術將是中國能源轉型破局關鍵,強化技術攻關,構建新型儲能創新體系是產業發展的“殺手锏”。《實施方案》提出,加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力度,具體包括鈉離子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等攻關。目前在國際上,沒有儲能產業規劃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中國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與此同時,國內儲能產品的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依然迫在眉睫,堅持創新,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水平和發展韌性,是對中國儲能產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提出的新課題、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