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A股一改2022年的頹勢,指數節節攀升,北向資金也呈開啟爆買的格局,開年14個交易日連續13天凈買入,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額達1125.31億元,明顯超過2022年全年897.21億元的凈買入規模。
(相關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港通至2014年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單月凈買入從未超過1000億元。此前,最高的是2021年12月凈買入889.92億元。節后,A股剩下1月30日、31日兩個交易日,如果屆時北向資金不出現大規模凈賣出,單月凈買入額或將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資金連續11周凈買入,創1年以來最長凈買入記錄,并且1月16日至1月20日當周凈買入485.16億元,創歷史單周凈買入第二記錄。
對于北向資金2023年來年以來如此大規模的凈買入,主要在于隨著中國疫情全面放開,2023年經濟將迎來強勁復蘇,人民幣也進入快速的升值,外資也加速的流入,同時2022年美聯儲激進加息進入尾聲,強勢美元有望進入下降趨勢,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的風險,這些都加劇了海外資本在其他領域選擇投資機會,而A股作為估值最低的市場,顯然受到的外資的青睞。
01
全年凈買入達5000億元
對于2022年來說,北向資金凈買入是2017年以來最低一年,那么對2023年北向資金有多少資金流入,成為A股的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而開年北向資金瘋狂的掃貨,提振了市場的信心。機構普遍樂觀預計2023年,北向資金流入的規模在3000-4000億元,更樂觀認為在5000億元。
目前市場最樂觀的機構,興業證券策略團隊,在1月18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展望2023年,“水往低處流”的長期增配邏輯并未改變,隨著內外擾動緩解,外資有望重歸趨勢性流入,保守估計外資今年將流入3000億元。
興業證券還表示,2022年在內外風險擾動下外資流入大幅偏離趨勢值,參考歷史經驗,若考慮這部分外資的回補,則有望在今年3000億元左右的趨勢性流入基準上額外貢獻2000億元左右;同時,隨著2023年全球流動性由緊轉松、中國資產優勢重現,預計全年外資流入或有望達到4000-5000億元超預期水平,成為2023年A股市場的主導性增量。
粵開證券預計,2023年凈流入規模約2000~2500億元。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預計,2023年海外資金(QFII/RQFII加北向資金)全年凈流入A股規??赡茉?000億元至4000億元。
02
北向資金悄悄抄底這2個行業
進入2023年北向資金連續13個交易日凈買入,以申萬二級行業來看,北向資金加倉市值排名第一的是白酒,凈買入143.4億元,為一個凈買入超百億的二級行業,保險和銀行位列第二、三,分別凈買入87.17億元、84.10億元。
電池、光伏設備、證券、工業金屬、半導體、光學電子、軟件開發等凈買入77.81億元至23.25億元不等。
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過去幾年外資重倉的消費、醫藥、大金融等表現強勁。此前,代表A股核心資產的公司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后,再次得到了北向資金的青睞,而且還有上行的空間。
從北向資金加倉的消費、醫藥等方向來看,核心邏輯是行業改善加超跌。以史為鑒,北向資金會進一步向行業邊際改善+超跌的新能源和電子方向擴散,這點從近期新能源和電子行業明顯有底部加倉,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電力設備和電子兩大行業凈買入均超百億,分別凈買入174.1億元和107.7億元,呈明顯的加速流入的態勢。
這點從進入2023年北向資金的在電力設備和電子行業的持倉市值出現明顯的變化就可以看出。
03
北向資金重點加倉哪些上市公司?
從個股上看,北向資金連續13個交易日凈買入,寧德時代是獲得凈買入最多的公司,凈買入83.98億元,排名第二的是中國平安,凈買入77.70億元。此外,貴州茅臺、五糧液、隆基綠能、招商銀行、京東方A、中國中免、紫金礦業等分別凈買入75.13億元、60.49億元、36.29億元、25.15億元、21.09億
元、18.59億元、18.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核心資產被買入的同時,鋰電設備龍頭、創新藥龍頭、連花清瘟龍頭等遭到北向資金的減持,先導智能、恒瑞醫藥、以嶺藥業、保利發展、陜西煤業等均被凈賣出超6億。
從增持幅度來看,增持幅度超翻倍的有79家公司,其中華蘭疫苗增持幅度超10被,增持幅度超5倍的還有粵水電、湘潭電化、中通客車、力量鉆石、聚燦光電、科陸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