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顯示,金帝股份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鋼材、銅材等金屬材料,其價格波動對公司毛利具有較大影響。當原材料單價變化20%時,對公司毛利的漲跌幅影響將達到14.54%
(資料圖)
《投資時報》研究員 習羽
步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硝煙四起。
特斯拉調價帶來的“鯰魚效應”令國內多家車企加入降價促銷的行列。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新能源銷量增速已達瓶頸,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出后,銷量增長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基于產業鏈的傳導效應,如果新能源汽車銷量受挫,那么,作為制造業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難逃命運。好比這家蔚來汽車的供應商——山東金帝精密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帝股份),如今就迎來了其沖擊資本市場的關鍵時刻。該公司此次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預計募資約8.59億元。
那么,新能源汽車行業變化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盈利情況造成沖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十分重視技術研發革新,通過不斷擴展業務領域,提升了技術水平,優化了產業結構,與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未來,公司將不斷強化技術研發,確保公司產品技術始終處于行業前列,不斷提高公司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保證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上下游齊“施壓”
金帝股份成立于2016年,公司主營業務為精密機械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軸承保持架和汽車精密零部件兩大類產品。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33億元、6.32億元、9.14億元及5.45億元,整體呈增長趨勢。
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近年來金帝股份汽車精密零部件收入占比持續攀升。從主營產品收入來看,公司汽車精密零部件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24.35%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43.22%。如今,金帝股份已成功為蔚來、長城汽車供應電驅動、傳動系統等零部件,且以上兩家車企均位居公司汽車精密零部件行業前五大客戶之列。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水平主要受下游整車市場價格和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而在正式告別補貼時代后,新能源汽車2023年初增速放緩。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前半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家批發18.7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下降38%;市場零售量達18.4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下降33%。
從金帝股份大客戶的角度來看,《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蔚來2023年1月新車交付量達8506輛,同比下滑11.87%(環比下降46.22%)。而長城汽車1月銷量數據還未出爐。不過,從2022年銷量走勢來看,結果并不樂觀。據統計,長城汽車2022年累計銷量為106.75萬輛,同比下滑16.66%,未達全年目標。其中,純電品牌歐拉年度銷量為10.4萬輛,同比下滑22.96%;而長城汽車新能源和高端化轉型的魏牌全年銷量則不足4萬輛。基于綜合考慮,該公司將2023年銷量目標由280萬輛下調至160萬輛。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00萬輛,同比增長35%,與2022年93.4%的增幅相比,將大幅下降近60個百分點。
這些變數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經營及業績造成影響?對此,金帝股份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的集中度較為穩定,不存在嚴重依賴于少數客戶的情形,單一客戶業績波動對公司影響范圍較小。
盡管下游銷量變化的傳導效應還未立刻顯現,但車企間激烈的價格戰,是否會在壓縮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空間?《投資時報》研究員了解到,近期蔚來與長城汽車均有傳出降價消息。大和資本在研報中指出,該行近期與長城汽車管理層討論今年的經營策略,為實現銷售目標,公司有意下調新車的售價,以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另據多家媒體報道,蔚來開始針對2022款ES6和ES8進行降價促銷。
相關分析指出,盡管零部件企業的毛利率下行滯后于整車,但若零部件供應商無法維持穩定的供應,則零部件企業需要將整車在銷售端的價格降幅全數承擔。
而在上游,金帝股份同樣受到沖擊。據招股書顯示,金帝股份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鋼材、銅材等金屬材料,其價格的波動對公司的毛利具有較大影響。當原材料單價變化20%時,對公司毛利的漲跌幅影響將達到14.54%。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鋼材平均采購價格從2019年的5000元/噸左右漲至2021年的6600元/噸左右,銅材平均采購價格從2019年的56000元/噸左右漲至2021年的64000元/噸左右,出現了大幅上漲。2022年上半年,銅材采購平均價格則上漲至73000元/噸。
有業內人士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汽車零部件在毛利上受壓還是較為明顯的,大部分零部件企業成本傳導難度大于整車企業,而中游更是缺少話語權。
凈利潤與現金流走勢相悖
作為企業經營的“血液健康指數”,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的匹配程度,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企業賬面資金的真實情況。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金帝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813.11萬元、6806.66萬元、4492.71萬元及568.93萬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450.44萬元、11033.94萬元、11544.46萬元及7671.94萬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期內該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與同期凈利潤變動趨勢相反,而這也被業內稱之為“紙面富貴”。對此,金帝股份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低于同期凈利潤,主要由于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期末存貨增多所致。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金流與凈利潤的不匹配,往往與應收賬款、存貨甚至應收票據支付和融資造成的錯配有關。若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流動資金來保證收入擴張,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則會出現相反方向。除此之外,凈利潤真正的“含金量”還需結合資產負債表及行業等多方面來判斷。
從償債能力指標來看,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1.22、1.37、1.80和1.52,速動比率分別為0.92、0.97、1.25和1.03,均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同期資產負債率分別均在50%上下,則高于行業均值。
金帝股份合并利潤表及合并現金流表主要數據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專利數量低于同業
盡管金帝股份已成為蔚來和長城汽車的供應商,但基于發展規模以及資金的限制,較之同類企業相比,其在營收規模、專利數量方面仍處于行業靠后位置。
截至2022年6月末,金帝股份已取得汽車零部件行業專利103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少于其它汽車精密零部件產品相近企業。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最高僅至7.21%,低于汽車精密零部件相關企業平均水平。
有觀點認為,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小,技術難以升級,進而產品附加值難以提升,最終盈利能力無法改善又影響研發投入。尤其是以高新科技為代表的汽車精密零部件企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最終得到市場的認可。
對此,金帝股份相關負責人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報告期內研發投入費用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