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有大行到股份制銀行,再到部分城商行,下調存款利率已經成為了近期銀行業的發展主基調。從股份行到城商行的迅速響應,可見銀行的經營壓力不小,試圖通過降低存款利率來穩住凈息差。
雖然此次下調存款利率的空間不算大,但對市場來說,最大的影響來自預期。換言之,假如未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頻率提升,或者增加存款利率下調的次數,那么將會對上市銀行來說,帶來了積極性的影響。不過,在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背后,關鍵要看貸款利率會否持續下行,保持合理的凈息差空間,才有利于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
銀行存款利率出現下調,有利于引導市場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下降。隨著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有利于引導儲蓄資金加快投資轉化或者消費轉化。面對高企的居民儲蓄率,大量儲蓄資金躺在銀行,并長期吃著活期利息或者定期利息,如果把這些資金引導至其他投資渠道,將會為相關投資渠道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量資金補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儲蓄資金遲遲不愿意流向股市、基金等渠道,歸根到底來自這些儲蓄資金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預期不明朗等因素。
并非資金不愿意投資股票市場,而是股票市場讓資金感到不放心,無法安心留在股市實現資產有效增值,這是大部分居民資金不愿意流向股市的根本原因。
假如無風險利率進一步下降,那么對資金來說,也不得不考慮風險偏好改變的問題。因為,存款利率的下調,會降低資產保值的效果,如果存款利率跑不過真實通脹率,那么資金只能夠選擇其他更可靠的投資渠道了。
從市場資金的角度出發,可選擇的投資渠道還是比較多。
從保守型資金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大額存單、儲蓄國債、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等投資品種,起碼可以保證資產保值的效果。
如果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略高一點,可以選擇可轉債基金、混合型基金、銀行理財、純債基金等投資品種。
面對市場無風險利率的逐漸走低,高股息上市公司或者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對象。例如,當前市場難尋超過3%的存款產品,那么對經營穩定,且持續擁有3%以上股息率的上市公司來說,將會更容易吸引市場資金的關注。
并非所有高股息率股票都會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從市場資金的角度考慮,或優先考慮幾個因素。
例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良好,且具有持續良好經營的能力。
例如,上市公司過去五年的股息率保持穩定,并非某一年的股息率突然飆升。
又如,上市公司多年來累計分紅金額遠高于再融資金額,非常注重股東回報能力。
此外,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對合理,估值偏高的收息股投資性價比有限。
隨著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調,對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來說,投資吸引力自然明顯提升。不過,投資高股息率股票并非意味著享有很高的投資安全性,有時候股票價格的損失會高于股息分紅本身,所以選擇好投資時機更為重要。
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即使調整幅度不大,但市場關心的是未來調整的空間以及下調的頻率。退一步說,如果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調,并促使市場無風險利率的快速下降,那么將會影響不少儲蓄資金的風險偏好,間接刺激部分資金入市。不過,也有不少資金會選擇觀望的態度,但在無風險利率持續下降的背后,觀望資金則需要承受一定的時間成本與利息縮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