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本邦了解到,無錫中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感微”)闖關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6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中感微公司主營業務為傳感網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主要產品為藍牙音頻傳感網SoC芯片、鋰電池電源管理芯片和視頻傳感網芯片等。其中,藍牙音頻傳感網SoC芯片應用于藍牙音箱、藍牙耳機、藍牙車載等低功耗智能音頻終端;鋰電池電源管理芯片用于功能手機、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及電動工具等電子產品的鋰電池電源的管理和保護;視頻傳感網芯片應用于車載記錄儀、工業內窺鏡等。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2.39億元、2.03億元、2.39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09.09萬元、-262.04萬元、-1782.02萬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上市條件,公司符合上市條件中的“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1、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
根據報告期內發行人可比公司在境內市場的近期估值情況,預計公司發行后總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
2、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根據容誠會計師出具的《無錫中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審計報告》(容誠審字[2022]200Z0145號),發行人2021年營業收入為23,871.50萬元,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為16,705.72萬元,占最近三年累積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4.51%,不低于15%。綜上,中感微的財務指標符合上述上市標準。
本次擬募資用于面向智能物聯網領域的無線傳感網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低功耗高性能多功能鋰電池電源管理芯片升級項目、第一代支持物聯網語音入口的人工智能SoC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6年1月,中感微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2018年6月,中感微在全國股轉系統終止掛牌。
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期間,公司曾因未按時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及2017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存放與使用過程違規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采取自律監管措施,不存在受到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全國股轉公司行政處罰的情況。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發行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楊曉東。楊曉東直接持有公司8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數的15.24%。另外,楊曉東為珠海中感微的實際控制人,珠海中感微持有公司1,137.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1.67%。
綜上,楊曉東直接持有并通過珠海中感微實際控制的股份比例合計為36.91%。楊曉東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報告期內其實際控制人地位未發生變更。
中感微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尚未盈利的風險
公司目前主要產品定位及終端產品定位為中高端市場,主要客戶為世界領先的藍牙音頻終端供應商,主要應用領域為消費電子市場,對公司的技術先進性、產品技術水平要求及技術迭代響應速度要求較高。公司為保證產品能夠快速響應終端市場及客戶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的要求,同時緊跟技術發展趨勢開發新的應用領域以保持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需要始終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投入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0.66%、26.36%和26.79%。
在保持較高研發投入的同時,受制于公司客戶較為集中、產品應用領域較為單一等原因,公司營業收入規模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較仍處于低位,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報告期各期,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837.95萬元、-1,577.01萬元和-2,180.58萬元。
由于公司藍牙音頻傳感網芯片設計涉及模擬及邏輯電路設計、算法、藍牙射頻等多領域技術的協同,且制程工藝及芯片集成度要求日益提高,人工智能算法屬于前沿領域需要持續的技術積累及技術突破,從“消費級”向“車規級”芯片拓展需要整合先進的汽車電子控制器平臺資源共同研發,因此在報告期及未來可預見的期間內,公司仍將會保持較大的研發支出。
如公司未能按計劃實現銷售規模的擴張,研發進度延遲或研發失敗導致研發成果不能按預期實現產業化,或產品的總體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可能無法達到預計規模。若公司未來一段期間無法盈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后,可能會造成公司現金流緊張,對公司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研發投入、市場開發等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若公司上市后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2.4.2條的財務狀況,即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含被追溯重述)為負且營業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于1億元,或經審計的凈資產(含被追溯重述)為負,則可能導致公司觸發退市條件。而根據《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公司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直接終止上市。
(二)因技術升級而導致的產品迭代風險
公司主要產品涵蓋藍牙音頻傳感網SoC芯片、鋰電池電源管理芯片、視頻傳感網芯片,目前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物聯網設備等終端,終端產品和消費需求的發展變化較快,若公司未來不能對技術、產品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出現決策失誤或技術研發實力未能與行業及公司發展的節奏相匹配,將導致公司無法快速、及時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從而錯失新的市場機會,對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未來持續經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隨著藍牙音頻SoC芯片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產業鏈的成熟,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其技術水平也不斷成熟,部分芯片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競爭不斷激烈;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產品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場,終端品牌商對公司的技術實力及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較高,公司需要持續投入研發費用以維持技術先進性。
盡管在集成電路產能緊張及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下,國內中高端藍牙音頻終端品牌逐漸更多采用技術日漸成熟的國產中高端藍牙音頻芯片,然而面臨高通、聯發科等國際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的競爭,短期內國內芯片設計廠商在資產整體規模和產品線布局,在前沿芯片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技術沉積及經營規模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報告期內,公司藍牙音頻傳感網SoC芯片實現收入分別為19,946.19萬元、17,506.86萬元和20,709.5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6.25%、86.45%和87.11%,是形成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若未來市場競爭加劇,國際領先的競爭對手在技術和價格方面能為終端中高端品牌商提供技術更先進、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則公司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經營業績等將受到不利影響。
(四)終端品牌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公司對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94%、94.74%和96.95%,其中第一大客戶創高鑫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20%、84.18%和85.69%,對應的主要終端品牌客戶為世界知名專業音頻設備廠商哈曼國際,集中度相對較高。公司與主要客戶均已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但若主要客戶因為自身經營、國際貿易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原因減少或終止從公司的采購,或公司在新產品開發、新客戶和新市場開拓等方面未能及時取得成效,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五)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公司的晶圓供應商主要為中芯國際和華潤微等,封裝測試供應商主要為日月光集團和華天科技等。由于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均為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本身行業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12,544.94萬元、10,423.43萬元和19,675.30萬元,采購占比分別為87.48%、88.79%和89.63%,采購集中度較高。如果公司主要供應商發生不可抗力的突發事件,生產經營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或與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緊張,可能導致供應商無法及時向公司足量及時供貨,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六)晶圓產能緊張和代工價格上漲風險
公司采取Fabless的運營模式,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發、設計、銷售業務,公司晶圓供應商主要為中芯國際、華潤微等。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進程加快和國際產業鏈格局的變化,半導體行業的晶圓需求快速上升,晶圓產能整體趨緊,采購價格整體呈上漲趨勢。目前,12英寸晶圓的供貨中55nm和40nm最為緊張,該類晶圓的采購占公司采購的全部晶圓的53.64%左右。
未來隨著公司銷售規模提升晶圓需求將上漲,若未來12英寸晶圓供貨短缺情況持續加劇,將對公司產品出貨量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和募投項目的實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若晶圓廠改變對公司的信用政策,將對公司的現金流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晶圓價格大幅上升,將對公司產品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七)存貨跌價風險
公司主要根據客戶預計需求、上下游產能及公司庫存情況來制定采購計劃,并根據市場變化動態調整備貨水平。由于芯片生產周期長且上游產能較為緊張,公司為了保障產品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根據市場未來的預計情況進行適度備貨,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572.13萬元、3,782.44萬元和7,693.88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6.57%、10.33%和20.38%,主要包括委外加工物資和庫存商品,存貨跌價準備率分別為9.62%、12.70%和7.89%。
由于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物聯網設備等終端,終端產品更迭較快,且單顆芯片集成度較高,個別型號中需要封裝Flash存儲晶圓等其他外購晶圓,如果未來因客戶需求變化、公司未能準確判斷下游需求、供應商產能緊張導致延遲交貨、技術迭代等原因使得公司存貨無法順利銷售,或出現市場競爭加劇、公司產品性能缺少競爭優勢等使得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將存在進一步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的風險。
(八)毛利率波動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9.66%、39.16%和34.90%,隨著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公司必須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創新,若由于公司未能正確判斷下游需求變化,技術實力停滯不前,未能有效控制產品成本,產品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由于產能緊張導致采購價格上漲等原因導致公司發生產品售價下降、產品收入結構向低毛利率產品傾斜、成本上升等不利情形,不排除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波動甚至出現下降的可能性,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風險。(陳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