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信用卡業務惠民便民服務質效,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銀保監會、央行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息費收取、過度授信、睡眠卡、聯名卡等提出了治理要求。
專家認為,通知是對我國信用卡業務的一次全面規范,將推動信用卡業務從“跑馬圈地”的粗放發展階段邁入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于信用卡用戶來說,則意味著使用信用卡的息費透明度提高、負擔減輕。
近年來,信用卡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存量達到8億張。
亂象:有損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在便利群眾支付和日常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一段時期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卡業務經營理念粗放、服務意識不強、風險管控不到位,存在損害客戶利益等行為,導致信用卡業務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44968件,環比增長1.3%,占投訴總量的49.6%。同時,一些潛在金融風險抬頭,大量發卡行如今也面臨著不良壓力加大的挑戰。截至2021年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60.39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
據了解,收費不透明、不規范成為信用卡消費投訴的焦點。信用卡業務收費名目較多,包括年費、手續費、利息、違約金等。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存在息費水平披露不清晰,片面宣傳低利率、低費率,以手續費名義變相收取利息,模糊實際使用成本等問題。
此外,部分銀行在業務發展中還出現了盲目追求規模效應和市場份額,濫發卡、重復發卡等導致行業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等問題也比較突出。比如,部分銀行以開卡送禮品等手段招徠客戶,一些信用卡在兌換禮品后長期閑置而淪為“休眠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片面追求發卡數量,導致大量無效卡的產生,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帶來很多潛在風險。比如,資金的使用是否合規,是否進入禁止流入的領域。此外,亂發卡也可能導致準入門檻下降,加大銀行的信用風險,并給持卡人造成過高債務負擔。
在粗放式發展模式下,信用卡行業亂象被詬病較多。業內人士認為,在信用卡業務存量經營時代,客戶是基礎,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維護客戶的關鍵,是銀行信用卡業務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將促使信用卡業務從“跑馬圈地”逐步轉化為精細化經營。
重點:促進信用卡規范發展
針對消費者投訴比較集中的問題,通知于2021年12月至今年1月就公開征求過意見,在充分吸收采納合理建議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要求,增加了對信用卡收單機構、清算機構的監管要求,并完善了過渡期安排。同時,還在發卡管理、授信管理、信用卡分期業務、信用卡交易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通知明確,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過渡期為通知實施之日起2年,存量業務不符合通知規定的,應當在過渡期內完成整改,并在6個月內按照通知要求完成業務流程及系統改造等工作,改造后新增業務應當符合通知規定。
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通知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提高信用卡息費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在合同中嚴格履行息費說明義務,以明顯方式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并持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客戶息費負擔,積極促進信用卡息費水平合理下行。
在發卡管理方面,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以發卡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市場排名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態監測管理,連續18個月以上無客戶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余額、溢繳款為零的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占本機構總發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過該比例,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不得新增發卡。
針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的信用卡業務合作行為不規范、管控不到位及合作雙方權責邊界不清晰等問題,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部對合作機構實行統一的名單制管理,嚴格管理審批標準和程序,不得通過合作機構控制的互聯網平臺開展信用卡核心業務環節,通過單一合作機構實現的信用卡發卡量和授信余額應當符合集中度指標限制。
針對聯名卡業務模式,通知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由聯名單位直接或變相代為行使信用卡業務職責,聯名卡合作的業務范圍僅限于聯名單位宣傳推介及提供其主營業務領域的權益服務。
此外,通知還明確增加了對信用卡收單機構、清算機構的監管要求。規定收單機構應當準確標識和完整傳輸交易信息,清算機構應當完善支付業務報文規則,對違規成員機構采取必要措施。
創新:探索線上信用卡業務
未來,信用卡業務將迎來模式上的創新,線上信用卡有望加速落地。為了鼓勵金融機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消費者金融需求的升級變化,通知提出,將按照風險可控、穩妥有序原則,通過試點等方式探索線上信用卡業務等創新模式。同時,監管部門將推動線上信用卡業務試點工作,鼓勵銀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合理應用新技術、新渠道、新模式不斷優化信用卡服務功能。
實際上,是否具有實體卡,不是線上信用卡與現存信用卡業務的核心區別。線上信用卡最直觀的特點是“全流程非接觸式辦理信用卡”。“對于試點機構,不一定要等到2年過渡期結束或者6個月系統改造等工作結束,而是鼓勵機構早整改早試點,只要整改到位,符合相關條件和要求,就可以進行試點。”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稱,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的關鍵環節在于遠程面簽。遠程面簽是提升客戶體驗、提升銀行運營效率的有效手段。試點開展線上信用卡應做好目標客戶的篩選、遠程視頻技術支持和線上業務流程的管控。
高峰建議,在目標客戶選擇方面,可優先考慮存量借記卡客戶,以及消費場景內有真實消費需求的客戶等;在遠程視頻技術選擇方面,為避免音視頻帶來風險,可將運營操作鎖定在銀行端App上等;在線上業務流程方面,借力OCR(光學字符識別)、人臉識別和聯網核查的同時,輔助必要的人工客服(遠程柜員)與客戶線上進行辦卡意愿和身份的核驗等。
對于試點機構的篩選原則,銀保監會、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高質量發展導向,優先選擇人民群眾服務認可度、信任度高,消費者權益保護和信訪投訴要求落實到位,經營理念和風控合規審慎嚴格,各項整改工作達到監管指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試點。
專家認為,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深化數字化轉型、加快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創新的重要嘗試。隨著通知的深入實施,將推動信用卡業務邁入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數據:
●發卡量方面,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分別同比增長16.73%、8.78%、4.26%。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為7.98億張,同比增速約為4.18%。
●貸款余額方面,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分別同比增長23.33%、10.73%、4.26%。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為8.4萬億元,同比增速約為8.25%。
聲音:
針對信用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知特別強調規范信用卡市場,提升安全性,加強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未來,商業銀行需考慮在做好風控的前提下,提升信用卡的普惠性,落實大眾消費的定位;在信用卡的營銷宣傳、分期管理、收費定價等方面加強管理的規范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煜(記者 陳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