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留抵退稅是減稅降費新抓手,占到2022 年減稅降費總規模的六成。我們預計2021 年全國留抵規模約為1.91 萬億,占增值稅收入的30%左右,2022 年1.5 萬億的留抵退稅是留抵規模的78.5%左右,政策力度很大。但要注意到,留抵退稅既不是退稅也不是免稅,其本質是釋放稅務系統跨期占用的企業資金,不會直接增加企業收入。從政策效果來看,我們認為大規模留抵退稅在“保市場主體”和“ 促投資”兩個方面能發揮作用。
一問:什么是留抵退稅?答:(1)首先,什么是抵?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時候,要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掉進項稅額,得到的余額才是應納稅額,對應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就是抵。(2)其次,什么是留抵?進項稅有可能超過銷項稅,這部分可以留到下一期繼續抵扣,被稱為留抵稅額。(3)最后,什么是留抵退稅?允許部分企業、行業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而不用留到下一期抵扣,即為留抵退稅。
二問:為什么進項稅會超過銷項稅,產生留抵?答:進項稅超過銷項稅的成因包括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兩類。政策性因素主要有三種,一是價格管制導致價格倒掛,2022年1-2月進出口數據點評:年初對外貿易延續強勢 全球通脹升溫推高我國進出口數據2022年1-2月進出口數據點評:年初對外貿易延續強勢 全球通脹升溫推高我國進出口數據二是國家儲備,三是多檔稅率。非政策性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非政策性的價格倒掛,二是購進大量固定資產和原材料等企業經營特點。
三問:留抵退稅政策是以前就有還是今年開始?答:留抵退稅政策最早提出是在2011 年11 月,2019 年4 月,留抵退稅政策進入正式試行階段。但過去留抵退稅政策落地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申請條件嚴苛;二是政策面向增量留抵稅額,而非存量。政策覆蓋面一直較小。
四問:1.5 萬億留抵退稅規模是什么概念?答:往年留抵退稅規模都不大,僅在千億規模級別,相當于增值稅年度收入的2.5%左右。我們估計,近年來留抵規模占增值稅收入的30%左右,對應2021 年約為1.91 萬億。2022 年1.5 萬億的留抵退稅是留抵規模的78.5%左右,政策力度很大。
五問:1.5 萬億留抵退稅有何影響?答:留抵退稅政策既不是退稅也不是免稅,不會直接增加企業收入,其本質是釋放稅務系統跨期占用的企業資金。我們認為大規模留抵退稅在“保市場主體”和“促投資”兩個方面有一定作用。“保市場主體”
方面,留抵退稅能夠改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資金面。“促投資”方面,留抵退稅 能夠促進企業技改等固定資產投資,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在當前還能調動企業降碳技改積極性,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風險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預期;疫情出現新變化帶來不確定性;土地出讓收入困難,降低地方財力,從而影響減稅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