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下游需求低迷和新增產能落地的影響下,眼下的氨綸市場沒有了去年高歌猛進的勢頭,市場行情持續走弱,行業進入調整期。
卓創資訊分析師趙思佳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現階段氨綸行業整體開工維持在8成以上的高開工狀態,但氨綸下游紡織服裝行業市場需求恢復緩慢,導致氨綸企業成品庫存增漲,生產企業銷售壓力陡增。加之目前原料端價格出現下滑,氨綸行業面臨成本、需求雙弱的局面,預計氨綸市場的低迷表現仍將延續。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新鄉化纖(000949.SZ)、泰和新材(002254.SZ)等行業頭部企業今年仍有新增產能投產。
對此,山東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氨綸市場競爭較為充分,行業景氣下行時,頭部企業擴產將給行業帶來一定沖擊,行業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改善。同時,隨著需求復蘇,頭部企業將有望獲得更多紅利。
氨綸又稱聚氨酯彈性纖維,主要應用在紡織服裝領域以增加織物的彈性和舒適性。
2021年前三季度隨著經濟逐步回暖,前期被抑制的紡織服裝需求得到釋放,加之海外消費復蘇,帶動國內紡織服裝出口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防疫物資對氨綸的需求也保持在較高水平,導致氨綸市場在2021年前三季度持續供不應求,產品價格、利潤均處于近年來的高位。
進入四季度,隨著國內氨綸新增產能的釋放,氨綸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得以緩解,產品價格開始回落。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出現反復,對紡織服裝行業造成沖擊,江浙地區尤為明顯。
趙思佳介紹,受疫情影響,目前江浙地區紡織服裝行業的情況極不穩定,多數企業存在員工到崗率不足的現象,且內外銷訂單均不理想,同時由于原材料及成品雙向運輸均較為緩慢,終端需求疏導不暢,預計后續需求跟進也較為有限。
與此同時,由于生產氨綸所需的PTMG、MDI等原材料存儲難度較大,氨綸生產企業通常并不會因下游需求不振而停工,企業庫存增加明顯。記者了解到,目前,氨綸企業普遍庫存周期達1個月以上,而去年行情火爆之時這一數字僅為數天,兩相對比差距明顯。
一面是需求疲軟,一面是供給端庫存增加,氨綸市場的供需形勢徹底扭轉,產品價格一落再落。卓創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氨綸40D的市場價格約5萬元-5.4萬元/噸,較去年高點回落超過30%。
前述行業人士表示,目前來看,氨綸市場的供需已然反轉,行業也從去年的高景氣周期轉入調整周期,而今年氨綸行業仍會有約20萬噸新增產能,氨綸行業的低迷態勢仍將延續。
業績回落 擴產依舊
行業景氣下行,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承壓。
根據公告,新鄉化纖、泰和新材均在去年四季度盈利收窄。其中,新鄉化纖去年單四季度歸母凈利潤近0.76億元,環比下滑86.27%;泰和新材在其芳綸業務帶動下情況稍好,單四季度歸母凈利潤達2.34億元,但仍舊環比下滑了19.42%。
另一家國內氨綸主要生產企業華峰化學(002064.SZ)披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則顯示,公司一季度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2.8億元-13.8億元,同比下降15.86%-21.95%。
雖然行業面臨下行,企業盈利能力也已經出現回落態勢,但記者注意到,行業頭部企業的擴產仍在繼續。
記者了解到,新鄉化纖在建的氨綸產能約7萬噸,其中有3萬噸預計將于今年內建成投產;泰和新材位于寧夏的3萬噸氨綸新增產能預計將于2季度開始陸續投產。
華峰化學于2021年發布的定增預案修訂稿顯示,擬募集資金不超過28億元,用于年產30萬噸差別化氨綸擴建項目。根據公司發布的說明公告,項目將分三期實施,預計建設期72個月,三期各自擴建產能分別為5萬噸/年、15萬噸/年和10萬噸/年。
新鄉化纖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受市場供需影響,眼下氨綸價格出現下降,但這主要是外部環境所致,近年來國內市場需求逐年增長的趨勢并未改變,公司仍對氨綸行業保持較大信心。
此外,通過新建產能,發揮自身在技術及規模上的優勢,繼而擠占落后產能出清后的市場空間,也是頭部企業積極擴產的原因之一。
泰和新材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像氨綸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對企業成本和效率要求較高,目前行業轉入下行周期,規模實力弱、技術落后、運行成本高的產能面臨淘汰,而新建產能將憑借在工藝、效率和成本上的優勢,替代老舊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