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今,房地產市場走過了一個較為波瀾的過程。
(資料圖片)
首先是年初受供應縮量、房企推盤積極性低等影響,整體市場較為慘淡。
隨后,在疫情全面解綁、降首付、降利率等外部利好刺激之下,從春節起,部分城市成交出現了顯著復蘇,整體樓市點狀復蘇。
進入4月,在前期積累的剛需剛改需求釋放完畢后,市場供求均迎來“拐點”,整體熱度雖走弱但部分城市仍有一定持續力。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得益于疫情管控全面解綁,旅游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房企整體推盤積極性不高,除了廣州、武漢等等極個別城市集中在節前一周取證開盤、蓄勢待發之外,余下多數城市推盤量較去年同期均有了不同程度回落,青島五一期間甚至出現0供應。4月末5月初整體新房增長動能也在持續放緩。
我們認為,當前樓市主要受到供給約束、需求疲軟兩方面制約。在五一短期回溫后仍面臨階段性的調整期。
從CRIC監測的“五一”成交備案數據來看,2023年“五一”期間(2022年4月29日-5月3日,下同)44個重點監測城市累計成交78.85萬平方米,較2023年4月日均降幅達64%,同比持增21%,不過尚不及2021年和2019年同期水平。
其中,一線城市需求相對“堅挺”,同比翻番,廣州、深圳成交表現略好于2019年五一假期,北京則明顯縮量,“五一”期間同比下降65%,日均也較4月日均下降91%。
二線城市跌多漲少,蘇州和南京同比增長,漲幅分別為21%和8%。三四線城市春節后漲幅不及二線,但目前較4月日均回調幅度也略小于二線。
考量到備案數據或將存在一定的延遲,因此我們結合了克而瑞城市機構調研數據,結果顯示:“五一”假期整體市場成色一般,26個重點城市成交環比下降48%,近乎“腰斬”,同比持增33%。
一線城市運行平穩,北京及上海兩城“熱點恒熱”,廣東和深圳則低位持穩。
具體來看,上海“五一”期間,共3盤開盤、7盤完成認籌,10個盤中僅3個樓盤去化表現較差,主要原因為區位差、蓄客時間短、無價格優勢等。
北京“五一”期間項目分化持續加劇,部分剛需剛改樓盤得益于“老帶新”、一口價、特價房、到訪禮、認購禮等多重優惠政策,假期期間認購量在25套以上,日均到訪量達40組左右,而相對冷門樓盤假期認購量在10套以內。
廣州因4月底扎堆開盤,客戶分流,“五一”期間去化率僅為15%,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深圳“五一”成交平平,房企推盤積極性不高,僅一剛需盤加推,去化不足15%。
二線城市呈現輪動復蘇狀態,多數城市較4月末增長動能放緩,環比持降,主因源于前期積累的剛需剛改需求釋放殆盡,僅武漢、鄭州、昆明等少數城市小幅回升。
武漢主要得益于房交會補貼政策,實際優惠額單套在3萬元左右;鄭州同樣得益于前期限購政策松動擴大購房基數,疊加短期內房企加大營銷折扣,短期內刺激了一波抄底需求釋放。
隨著返鄉置業熱潮已過,三四線整體延續下行走勢,環比下降56%,同比下降23%,在不同能級城市中降幅居首,整體去化承壓,僅洛陽、開封等個別城市輪動復蘇。
從項目去化來看,短期內各城市大體呈現出如下特征:
一是鄭州、武漢、昆明等以剛需客群為主導城市,短期內依托價格優勢尚能走量。以昆明為例,典型民企項目平均認購11套,較4月周均認購套數增加5套,漲幅45%。認購套數高位的項目除華夏金地世博一號渠道+降價雙管齊下外,筑友雙河灣降價+送產權車位降低實際成交單價、萬科城憑借長期紅盤+五一期間特價房噱頭實現認購套數在20套以上。
二是廣州、深圳、濟南、青島、天津、廈門等改善盤整體去化優于剛需:廣州中心區中高端需求旺,天河、荔灣核心區推新去化約3成,外圍增城、從化去化不足10%。廈門改善樓盤在五一前及五一期間搶開,天琴海、五緣灣海兩大灣景樓盤均憑借價格差策略實現了7成以上高去化。濟南改善項目鐵投仁恒河濱城開盤去化率達到95%,剛需剛改項目大華公園城市去化率僅為7%。
總體來看,春節后的短暫脈沖式復蘇行情已然告一段落,二手房也存在回落,但是整體降幅低于新房,部分城市諸如北京、杭州、蘇州等二手房成交量仍處于高位維持。
若5月供應端可以穩步放量,改善盤加大供應,整體成交尚有止跌企穩的可能。城市間分化還將持續加劇,對于熱點恒熱的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合肥而言,整體成交還將平穩運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丁祖昱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