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歌爾股份
千億市值的巨頭企業歌爾股份出現了跌停走勢,約21萬股東踩雷。在消息面上,市場對META的新耳機、AR、MR硬件項目的出貨量有著悲觀的預期,并將2022年的出貨量大幅下調了40%。面對這一市場傳聞,對海外業務占比極高的歌爾股份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因素,部分資金集中拋售引發股價的重挫。
隨后,市場對之前Meta的VR/耳機出貨量下調幅度進行了調整,并從40%的出貨量下降預期調整為25%至35%的下調幅度。雖然出貨量下調幅度略有改善,但市場對Meta的VR業務的預期還是比較悲觀。作為Meta旗下VR頭顯業務核心供應商歌爾股份,自然成為了直接受到影響的企業,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的走勢。
從歌爾股份的官方回應分析,公司生產經營和訂單情況正常,未出現需要披露的重大變化。但是,作為熱衷于炒作預期的市場資金,它們的態度自然存在分歧。除了歌爾股份之外,包括多家的蘋果概念股也出現了大幅調整的走勢,可見這一市場傳聞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沖擊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作為與Meta的深度合作伙伴,歌爾股份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與Meta的業務狀況相捆綁。不過,在歌爾股份股價跌停的背后,主要擔心歌爾股份的海外業務占比太高,從公開數據顯示,歌爾股份的海外業務占比高達90.32%,境內業務營收占比只有9.68%,可見歌爾股份對海外業務的依賴度非常高,一旦海外市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市場資金的態度自然也會隨時變臉。
不過,在歌爾股份價格重挫的背后,還反映出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市場資金獲取信息的時間不一致,先知先覺的資金早已提前避險,而后知后覺的資金在獲取信息之后,卻不計成本賣出,最終影響到不同資金的投資命運。由此可見,信息不對稱現象仍然是目前A股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歌爾股份表示生產經營活動正常,而且并未調整半年度業績指引計劃,但因歌爾股份的海外營收占比過高,且非常依賴某些海外巨頭企業的訂單,所以上市公司的命運幾乎與海外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性了。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除了關注上市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與基本面變化情況外,還需要看上市公司境內外的營收占比。假如上市公司境外業務的營收占比極高,或者超過了80%的比例,那么還需要時刻緊盯著海外市場的訂單變化以及海外市場的需求變化,因為海外市場的訂單變化將直接影響到未來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相對來說,上市公司境內外的業務比重盡可能追求均衡,但與過度依賴海外業務的模式相比,境內業務占比偏高反而顯得風險有限。
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出發,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訂單,萬一海外市場政策收緊或者與巨頭企業的訂單發生了變化,那么過度依賴海外業務的上市公司來說,也就顯得比較被動了。所以,上市公司更應該探索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逐漸減少對海外市場或者單一企業訂單的過度依賴,這也是上市公司提升風險防御能力的重要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