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中糧工科公告,上海復星惟實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復星惟實基金”)計劃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3073.65萬股,占中糧工科總股本比例6%。
【資料圖】
復星惟實基金是復星系成員公司。進入2022年,復星系接連減持手中所持上市公司股權,9月伊始,復星系更是減持了旗下核心資產復星醫藥。
根據公告披露,復星系此番減持復星醫藥,若按照公告日復星醫藥9月2日收盤價40.21元/股計算,復星高科技將套現約32.2億元。
今年6月,評級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的評級下調,并對其流動性表示擔心。一時間,對于復星國際的債務問題,市場猜測不斷,復星國際的股價也一路下滑。
港股上市公司復星國際,是郭廣昌名下的投資控股集團。郭廣昌通過復星國際參股、控股的企業橫跨醫藥、保險、科技、資源、白酒、零售、旅游文化等多個領域。
在減持的同時,復星國際于今年3月大手筆斥資先后拿下有黃浦區老城廂“四大地王”之一的外灘福佑地塊以及外灘金融中心50%股權。
對于復星醫藥的股權,復星系剛剛減持,又馬不停蹄地停蹄地開始增持。
9月6日晚,復星醫藥公告,含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內合計18人,基于對復星醫藥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內在價值的認可,將增持復星醫藥46萬股。
在國內資本市場上,憑借并購、上市、發債、股權質押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方式,國內相繼涌現出德隆系、涌金系、明天系、泛海系等民營資本族系。
不過資本市場風云際會、變幻莫測,如今還活躍在臺前的民營資本族系寥寥可數,郭廣昌的復星系便是其中之一。
以前,郭廣昌用“買買買”的投資思維,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復星系;如今宏觀環境復雜多變,以投資為主的復星系面臨的杠桿風險也越來越大,如何順利過冬,成為郭廣昌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掌舵人,郭廣昌則自7月至今,身處國外,四處走訪其海外業務。8月31日,復星國際2022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郭廣昌表示,復星國際未來預計超過一半的收入將來自海外。
左手套現,右手買地
9月初,復星系先后發布3則減持公告。復星系所減持的3家公司,分別是金徽酒、復星醫藥及招金礦業。
其中,復星醫藥是郭廣昌的“發家”資產,資料顯示,創立之初其研發的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為郭廣昌穩賺了上億元。從股價來看,復星醫藥目前的股價處于低位。
金徽酒更是復星系于2020年耗資25.52億,取得其控制權,如今卻又物歸原主。
除了復星醫藥,今年4月復星國際以7.4億美元,將目標公司Miracle Nova I(US), LLC出售。據報道,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項下的會計處理,該出售事項產生的損失初步估計約為0.79億美元,即相當于約人民幣5.11億元。
今年以來,復星系進行了一系列減持操作。
自今年2月起,復星系先后減持了海南礦業、青島啤酒股份、泰和科技、中山公用部分股權,疊加金徽酒的減持,郭廣昌共計套現63.59億元。
此外,豫園股份及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老廟黃金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招金礦業7.632億股,股權占比23.34%。豫園股份稱,將根據公司實際經營情況以及證券市場情況,擇機出售公司持有的招金礦業全部或部分股票。
截至9月7日收盤,招金礦業市值192.63億港元,按此計算,上述23.34%股權價值約44.96億港元。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復星國際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71.13億元,同期短期借款1236.92億元、長期借款1374.26億元。資產負債率較去年同期的75.22%,略有提升至76.64%。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復星國際的盈利能力并未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2017-2021年,復星國際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1.59億元、134.03億元、147.97億元、80.16億元及100.86億元。
而今年上半年復星國際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6.8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2.86%;除2020年特殊因素外,從金額來看,復星國際上半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不及往年。
今年6月,穆迪下調了復星國際的信用評級,并對其流動性表示擔憂。外界對復星系債務問題的擔憂日漸升溫。
在2022年中期業績說明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CEO陳啟宇對媒體表示,強化流動性和保證現金流安全,這是當前整個復星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與此同時,復星系卻又大手筆地投資固定資產。
同在9月,復星系聯合螞蟻科技拿下了有黃浦區老城廂“四大地王”之一的外灘福佑地塊。
截至目前,官方并未透露這宗遴選地塊的最終成交價。但一年前,同屬黃浦老城廂的露香園二期地塊,被上海城投以176億元的底價獲得。
此外,遴選條件也寫明,未來上海黃浦區將通過這塊地至少獲取264億元的稅收。
今年3月21日晚間,復星國際公告稱,計劃以63.42億元的代價收購中融國際持有的外灘金融中心(BFC)50%股權。
7年間發債66筆,募資百億
從3.8萬到8000億,郭廣昌和復星國際用了30年。
2007年7月16日,復星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郭廣昌也成為了上海首富。福布斯2007年富豪榜顯示,郭廣昌的身家達362.3億元。
這一年,郭廣昌剛滿40歲。
回顧復星系的成長,郭廣昌則選擇了一條較為快捷的道路——產業投資與并購。
1994年,郭廣昌進入房地產、醫藥行業。
1998年,復星醫藥上市,募集資金3.5億元。
2001 年,復星系收購了 " 老八股 " 之一的豫園商城(即豫園股份),被看作是其通過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的一個典型;2003 年,又收購了南鋼股份,成就了中國股市第一個要約收購案。
此后,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出現了復星系的身影,還有諸多國際收購案。
一路“買買買”下來,郭廣昌已經打造出了一個橫跨醫藥、保險、科技、資源、白酒、零售、旅游文化等領域龐大的復星帝國。
與版圖一起“壯大”的還有復星系的債務。
從負債來看,復星國際的負債中,金額最大、占比最高的當屬計息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科目。
從2022年上半年數據來看,計息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流動及非流動合計2611.18億元,占當期資產總額比重30.73%。而在2021年年末,計息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流動及非流動合計2371.19億元,占資產總額比重29.41%。
根據2021年年報披露的計息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科目附注來看,該科目下主要核算銀行借款、公司債券及企業債券、私募債券、優先票據、中期票據、超短期融資券及其他抵押借款、其他無抵押借款。
據不完全統計,2014-2021年,復星系共發行28筆企業債券、6筆私募債券、12筆優先票據、15筆中期票據及5筆超短期票據。
以企業債券為例,按發行當日匯率折算,28筆企業債券共計募集資金381.3億元人民幣。
在此期間,復星國際的期末短期借款總額卻由677.41億元增至1052.27億元;長期借款則由2018年的1184億元增值2021年末的1318.92億元。
今年6月,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將復星國際Ba3的公司家族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
穆迪高級副總裁蔡慧表示:“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反映我們擔心公開債券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的升溫將令復星本已緊張的流動性承壓,且未來 6-12 個月公司境內外債務到期規模較大?!?/p>
在2022年半年報的業績會上,復星國際表示“面對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我們還是堅持既定的財務戰略,在提升評級的戰略引導之下,規劃2022年到2025年逐年有序地優化債務,拉長債務久期,同時提高子公司向上現金分紅,控制總部固定費用,從而穩步優化集團信用指標,夯實集團跨越經濟周期的能力。”
在業績會中,管理層特別強調新披露的指標——企業經營性利潤,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復星國際實現企業經營性利潤23.3億元,同比上升35.5%,該指標用來衡量生產經營活動所帶來的利潤。
核心公司同樣面臨償債壓力
復興國際,整個“復星系”的頂端平臺。
目前,復星國際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健康、快樂、富足、智造。
近年來,復星系諸如復星醫藥、豫園股份等也面臨著償債壓力。
復星醫藥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復星醫藥賬面貨幣資金122.58億元,但同期的短期借款高達130.5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2.11億元,合計172.66億元,賬面資金難以覆蓋短債。
豫園股份也面臨著同樣的難題,截至2022年6月30日,豫園股份貨幣資金為140.83億元,但是短期借款為76.2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36.60億元。
而在業績方面,復星醫藥及豫園股份同樣也同樣面臨著壓力。
豫園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0.09億元,同比下滑3.85%;實現歸母凈利潤7.54億元,同比下滑47.06%。
復星醫藥方面,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3.4億元,同比增長25.88%,實現歸母凈利潤15.47億元,同比下降37.67%。
海外收入占比近半
從利潤結構來看,無論從資產占比還是利潤貢獻,在復星國際布局的眾多領域中,富足板塊占據著C位。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富足板塊貢獻歸母凈利潤占比53.5%;在資產方面,富足板塊占總資產比重57.7%。
復星國際的富足板塊分為保險業務和資管業務。與保險業務相比,資管業務則貢獻了更多的利潤。
復星國際保險業務的主要成員公司包括葡萄牙保險、鼎睿再保險和復星保德信人壽;資管業務主要包括復星創富、復星銳正等投資機構。
此外,復星國際的資管業務還包括擁有2022年德國最佳私人銀行稱號的HAL(Hauck Aufh?user Lampe Privatbank AG)以及葡萄牙最大的私人銀行BCP。
在業績會上,復星國際表示,上半年實現海外收入387.6億元,同比增長31%,覆蓋30+個國家。
2022年上半年,復星國際實現營業收入828.92億元,從金額來看,上半年復星國際海外收入占比46.76%。
對于海外業務,郭廣昌似乎也相當重視。從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9月,郭廣昌相繼出現在法國、英國多地,進行業務走訪。
從時間上,復星國際對海外的拓展,則可追溯至2010年。彼時,復星國際首次提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復星國際至少投資了近50項海外項目,且多為溢價購買,總投入超過300億美元,投資項目范圍廣泛,從銀行、保險到醫療檢測、影視、地產、娛樂均有涉足。
其中,在2013-2015年,復星國際完成了30余起海外并購,總投資資金達100多億美元。
2017年,復星推出中國+全球雙輪驅動;2021年,為促進全球化業務增長,復星國際更是成立了海外運營委員會。
內容來源:?搜狐財經
作者:馮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