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有“東北藥茅”之稱的長春高新遭遇集采假消息做空事件余波未了。近日針對記者的采訪,“主角”華招醫藥網回應稱監管部門已來問過情況。個人以為,自媒體并非法外之地,如果發布虛假消息并導致投資者損失,理應付出代價。
今年8月18日,長春高新股價低開低走,尾盤跌停報收,且成交量有所放大。當天長春高新股價之所以大跌,與市場傳聞浙江省將集采生長激素有關。浙江省屬于華東地區,2021年數據顯示,長春高新38.49%的營收來自華東地區,為其第一大營收來源地域,該消息對于股價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而傳聞的源頭,則直指華招醫藥網的微信公眾號。
前幾年市場對于貴州茅臺等“核心資產”股進行大肆炒作,也催生出眾多的“茅”概念股。由于主攻生長激素領域,業績不俗且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長春高新被市場稱之為“東北藥茅”。自2019年開始,長春高新股價強勢上漲,其股價也從85元最高上漲至521元。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內上漲超過5倍,該股的強勢由此可見一斑。
盡管此前醫藥類股票表現搶眼,但集采制度的推出,對于相關醫藥股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近年來醫藥股整體表現不佳,不能說與之沒有關系。而且,“逢集采必大跌”已成一大“潛規則”,該“潛規則”在長春高新上也有過驗證。今年1月19日至24日,長春高新股價閃崩,即與其時廣東省發布的集采消息涉及到長春高新有關。
事實證明,華招醫藥網發布的浙江省集采包含生長激素的消息為虛假消息,但卻造成了堪稱災難性的后果。自8月18日以來1個月左右的時間,長春高新股價最大跌幅達30%,市值縮水270億元,高位買入股票投資者損失巨大。
但詭異的是,虛假消息發布后,融券做空長春高新的股票數量大幅增加。由此前三個交易日均不到1.5萬股,突然增加至16萬股以上,伴隨著此后股價的持續下跌,融券做空者獲利豐厚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長春高新遭遇集采假消息做空事件中,有幾個方面需要引起足夠的注意。其一是長春高新股價或涉嫌被操縱。發布虛假利好消息刺激股價上漲,以及發布虛假利空消息打壓股價,本質上都屬于操縱市場的行為。《證券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禁止任何人利用虛假信息誘導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影響或意圖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交易量。顯然,華招醫藥網有操縱市場的嫌疑。
其二,長春高新案例或存在內幕交易的嫌疑。先知先覺者先融券做空,或在消息發酵前大量融券,個人以為都涉嫌內幕交易。8月18日當天融券量大幅增加,不排除下午股價大跌前先知先覺者提前融券的可能。事實上,當天融券突然大幅放量,本身就極不正常。
此外,長春高新案例或是市場出現的新資本騙局。利用重大消息對股價產生的負面影響,通過提前布局融券,然后再發布虛假消息打壓股價的方式進行牟利,或成為新的資本騙局。集采對醫藥股是重大負面消息,發布虛假集采消息,市場一時會真假難辯,往往會引發拋售行為。如果提前融券,獲利幾成板上釘釘。
華招醫藥網公眾號發布虛假消息給眾多投資者造成損失已成客觀事實,無論“有意”還是無意,根據《證券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畢竟,自媒體也不是法外之地。個人以為,針對長春高新的案例,建議投資者對違規發布虛假消息者發起證券集體訴訟。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讓其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作為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啟動立案調查程序。一旦調查認定個中存在嚴重違法行為,應讓刑法來伺候違法者。如此,才能對市場上發布虛假消息者產生巨大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