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為何頻頻選擇配股這種不受市場歡迎的融資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與其較低的每股凈資產有關
【資料圖】
文|《財經》記者 張欣培 張云
編輯|楊秀紅
2023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作為龍頭券商的華泰證券成為A股市場和監管層關注的焦點。
2022年12月30日,華泰證券公布配股發行預案,擬向A股、H股股東配售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280億元。這一募資規模為國內券商史上配股融資之最。
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華泰證券開盤跌幅即超過8%。華泰證券沖上熱搜榜,成為投資者爭議的焦點。
當日午間,證監會發布的一則公告提到,“我們關注到有關上市證券公司再融資行為。我們一直倡導證券公司自身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一時間,華泰證券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市場資金也迅速對華泰證券的配股舉措做出了反應。當日,華泰證券在上證指數上漲0.88%的情況下,股價出現了6.67%的跌幅。盤后公開交易數據顯示,華泰證券1月3日被凈賣出3.26億元,主要是機構和外資QFII席位為主。
2022年以來,東方證券、興業證券等券商完成了配股募資。但是根據歷史交易數據,券商在公布了配股消息后,資金普遍會開始撤離。
為何資金選擇逃離?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配股短期內會攤薄EPS(每股收益),“此外,機構并不打算參與配股,配股繳款需要占用流動性。如果實在看好,完全可以在配股完成后再進行配置,價格說不定還會便宜。”
華泰證券推280億元融資預案
2022年12月30日,華泰證券發布配股公開發行預案,宣布擬向A股、H股股東配售股份,此次發行采用向原股東配售股份的方式進行,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
若以華泰證券截至2022年9月30日總股本90.76億股為基數測算,此次配售股份數量為27.23億股,其中A股配股股數為22.07億股,H股配股股數為5.16億股,合計募集資金不超過280億元。
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具體募投項目包括,擬使用不超過100億元(約占35.71%)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80億元擴大投資交易業務規模;不超過50億元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不超過30億元加強信息技術和內容運營建設;不超過20億元補充營運資金。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數據,2021年,華泰證券在信息技術方面投入金額為23.38億元,居所有券商之首。
華泰證券近幾年一直是穩居前五的頭部券商。營業收入多年來保持行業第四,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也在第三與第四位徘徊。
根據中證協數據披露,截至2021年底,華泰證券總資產規模為6415億元,僅次于中信證券;凈資本為1009億元,稍落后于國泰君安,位居第三;凈資產規模1373億元,稍落后于海通證券,位居第三;在凈資產收益率(ROE)上,華泰證券落后于中信證券、國泰君安。
證券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對于頭部券商更是如此。證券公司必須有充足的資本來支持業務轉型、搶占創新業務高地。
市場為何對華泰證券配股融資反應如此之大?業內人士表示,配股的融資方式本身就不受市場待見,投資者的股權會被攤薄,損害原股東的利益。與此同時,A股市場的長期弱市以及華泰證券融資規模過大等都導致了資金的逃離。
實際上,投資者更為關注的是,募資的資金能否促進業務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創造更大的價值。
證監會1月3日午間發布的公告提到,作為已上市的證券公司,更應該為市場樹立標桿,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確定融資計劃及方式,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目前來看,多家研報對華泰證券的配股募資給予了積極的態度。例如,中金公司認為,華泰證券分別于2018 年、2019年通過A股定增、GDR(全球存托憑證)融資142億元、117億元。時隔四年,本次募資金額占公司2022年三季度凈資產比重不超過18%,短期將對公司EPS及ROE產生一定攤薄;長期則將有效緩解資本對于業務發展的限制。同時,公司較高的資金使用效率和資本業務競爭優勢有望推動杠桿率及ROE逐步恢復、持續強化長期競爭力。
本次配股方案已經過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尚待股東大會、中國證監會核準才能成功發行。
券商為何偏愛配股融資?
2022年,有多家券商通過配股方式進行融資。
2022年1月,中信證券完成“10配1.5”:計劃募資不超過280億元,實際募資223.96億元;2022年4月,財通證券完成“10配3”,計劃募資上限為80億元,實際募資71.72億元。
2022年5月,東方證券完成“10配2.8”,計劃募資168億元,其中A股143.33億元,H股24.67億元;A股實際募資127.15億元,H股棄購率達到了99.97%。
2022年8月,興業證券實行“10配3”,計劃募資140億元,實際募資100.84億元;此外,中金公司在2022年9月出臺配股預案,擬以“10配3”的方式募資不超過270億元。
2022年尾,華泰證券又推出了280億元的配股預案,其融資規模為券商史上配股融資之最。
配股方案出臺后,市場一般都給出較為消極的反應。例如,東方證券配股方案發布后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下跌8%,領跌券商板塊。中金公司配股發布后的交易日,股價跌停開盤;隨后的一個月,該公司股價又下跌了20%。
“二級市場普遍不喜歡配股的融資方式。如果放棄配股,投資的股權比例就會被攤薄,所以必須掏錢跟配。但是如果很多股民選擇不跟配,股價就會立刻下跌。”一位券商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
上市券商有多種融資方式,包括定增、公開增發、債券融資等,為何2022年以來券商頻頻選擇配股這種不受市場歡迎的融資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與其較低的每股凈資產有關。
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1月4日收盤,收盤價低于每股凈資產的上市券商超過10家。1月4日,華泰證券收盤價為11.9元/股,而其每股凈資產為15.74元。
“如果發行價高于每股凈資產,就和股價倒掛,肯定發不出去了。券商又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其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配股融資。”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市場低迷之下,2022年完成配股的券商全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2022年前三季度,興業證券實現歸母凈利潤17.81億元,同比減少49.46%;東方證券同期歸母凈利潤為20.02億元,同比減少53.66%。
正準備配股的中金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60.12億元,同比減少19.34%;華泰證券同期歸母凈利潤為78.21億元,同比減少29.21%。
股價方面,2022年興業證券股價全年下跌33.41%,東方證券全年下跌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