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7家以“鈷”、“鋰”兩大類動力電池金屬原材料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紛紛公布2022年度半年報。其中涉“鋰”的4家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成倍上漲,最高同比漲幅超過44倍!而從事鈷業務的3家上市公司,則相對業績漲幅有限。
截至2022年8月23日,A股市場共有7家從事能源金屬業務的上市公司已經披露2022年半年報。或受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推動,無論從事鋰業務的公司,還是業務涉及鈷的公司,經營業績整體都呈現向好態勢,但是兩大能源金屬板塊的業績成長性卻存在明顯差異。
【資料圖】
來源:攝圖網
鋰業板塊業績成倍大漲,融捷股份成長性領先
上述7家公司中,從事鋰及鋰化合物業務的上市公司包括融捷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融捷股份;證券代碼:002192.SZ)、盛新鋰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盛新鋰能;證券代碼:002240.SZ)、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江特電機;證券代碼:002176.SZ)和永興特種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永興材料;證券代碼:002756.SZ)。
從業務規模來看盛新鋰能獨占鰲頭,永興材料和江特電機分別名列二、三位;而從經營業績同比增長的角度來看,融捷股份一馬當先,盛新鋰能和永興材料緊隨其后。
2022年7月27日,盛新鋰能公布2022年半年報。據該半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為51.33億元,同比上漲325.76%;歸屬凈利潤為30.19億元,同比上漲950.40%;扣非歸屬凈利潤為30.16億元,同比上漲1053.53%!
雖然在已披露半年報的4家“涉鋰”公司中,盛新鋰能的業務規模最大,但公司依然具有比較出色的經營業績成長性。
盛新鋰能2022年半年報顯示,2022年1-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0萬輛,同比增長均達到1.2倍,市場占有率為21.6%。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增長帶動動力電池產量提升,2022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產量累計為206.4GWh,同比增長176.4%。其中三元鋰電池累計產量為82.9GWh,同比增長125.0%;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123.2GWh,同比增長226.8%。動力電池熱產熱銷,又推動鋰產品價格顯著上漲,截至2022年6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分別為47.55萬元/噸和47.75萬元/噸,本期內分別累計上漲71.35%和123.65%。
盛新鋰能2022年半年報又顯示,當期公司全部收入來自于鋰鹽的生產和銷售,受上述鋰鹽產品量價齊升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想不大漲都難。
不過,2022年半年度業績成長性比盛新鋰能更強的公司,則是融捷股份。
2022年8月22日,融捷股份披露2022年半年報。據該半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為9.87億元,同比上漲194.44%;歸屬凈利潤為5.76億元,同比上漲4443.99%!扣非歸屬凈利潤為5.73億元,同比上漲5112.40%!
從業務規模來看,融捷股份是上述4家“鋰業務”上市公司中規模最小的一家,其經營業績更容易爆發出驚人的成長性。
此外,融捷股份半年報還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與鋰精礦、鋰鹽有關的原材料收入合計為7.95億元,占當期營收之比為80.60%;與鋰電設備制造相關的收入為1.88億元,占當期營收之比為19.08%。也就是說,當期公司與鋰電行業相關的收入占比高達99.68%,僅0.32%屬于其他業務收入,使得公司的經營業績也充分收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行業大背景,從而實現了超過44倍的業績增長。
除了主營業務高度集中于鋰及鋰產品的盛新鋰能和融捷股份之外,近期,鋰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79.29%和47.10%的江特電機和永興材料,也分別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
江特電機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27.10億元,同比上漲98.58%,其中碳酸鋰業務收入為20.57億元,同比上漲367.76%;歸屬凈利潤為13.48億元,同比上漲643.50%。
另外,永興材料,2022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為64.14億元,同比上漲110.51%,其中鋰鹽產品收入為29.69億元,同比上漲746.13%;歸屬凈利潤為22.63億元,同比上漲647.64%。
鈷業板塊業績增長相形見絀,寒銳鈷業驚現負增長
除上述4家從事鋰業務的上市公司之外,其他3家公司都從事鈷及鈷制品生產業務,包括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華友鈷業;證券代碼:603799.SH)、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盛屯礦業;證券代碼:600711.SH)和南京寒銳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寒銳鈷業;證券代碼:300618.SZ)。
在鈷行業內,華友鈷業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龍頭,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業績成長性,都首屈一指,2022年上半年也不例外。
2022年8月20日,華友鈷業披露2022年半年報。據該公司半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收為310.18億元,同比上漲117.01%;歸屬凈利潤為22.56億元,同比上漲53.60%;扣非歸屬凈利潤為21.92億元,同比上漲54.77%。這是三家已披露半年報的鈷業上市公司中,最出色的業績漲幅了。
不過與鋰相比,同樣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的大幅增長,為何鈷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性相對較弱呢?
一方面,如盛新鋰業半年報所述,受熱穩定性差的特征拖累,2022年上半年,需要鈷原料的三元鋰電池產量同比增幅僅為125.0%,明顯低于不需要鈷原料的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同比漲幅(226.8%)。
另一方面,華友鈷業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為-5.37億元,損失額同比增加127.68倍!主要由于當期鈷、鎳金屬價格下降,導致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增加。
由此可見,與鋰業公司產品量價齊升相比,鈷業公司僅獲得銷量上漲的利好,但產品價格卻出現了明顯下降,業績成長性難免落后于鋰業上市公司。
更有甚者,2022年8月10日披露的寒銳鈷業2022年半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收為27.93億元,同比上漲34.28%;歸屬凈利潤為3.05億元,同比下降14.22%;扣非歸屬凈利潤為3.28億元,同比下降16.23%,出現了負增長。
究其原因,寒銳鈷業除了鈷產品業務之外,還有業務規模與之不相伯仲的銅產品業務。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鈷產品業務營收為15.02億元,占營收之比為53.95%,毛利率為33.63%,同比上漲0.79%;但銅產品業務營收為12.82億元,營收占比為46.05%,毛利率為20.35%,同比下跌了11.80個百分點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