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導體封裝行業是大周期波動,報告期內業績高速增長是站到了波峰,波谷又在哪里?
(相關資料圖)
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半導體行業與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具有周期性特征。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8,993.53 萬元、57,136.49 萬元和73,587.4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769.79 萬元、4,324.51 萬元和7,209.04 萬元。
根據發行人申報的財務報表,藍箭電子2018年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只有200多萬元,可見公司業績增長是有多么爆炸!
公司2022 年1-6 月實現營業收入36,999.10 萬元,較2021 年同期增長2.88%;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590.50 萬元,較2021 年同期減少634.15 萬元,下降15.0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361.56 萬元,較2021 年同期減少555.58 萬元,下降14.18%。
基于公司目前的在手訂單情況、經營情況以及市場環境等,根據初步統計,公司2022 年1-9 月業績情況如下:
根據公司預計,公司不論2022年1-6月還是1-9月,實現的凈利潤相比較2021年都會大幅下滑,比例超過10%。我們不禁擔憂的是,藍箭電子2021年的業績看起來很靚麗,那是不是這就是藍箭電子短期內一個高光時刻的巔峰呢?如果是這樣,那企業未來IPO上市了,是不是投資者就只能做國之俠者了?
二、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業,傳統封裝業務競爭激烈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86%、19.97%和23.11%,其中公司自有品牌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5.51%、14.49%和23.82%,公司封測服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6.25%、25.68%和22.43%。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動。
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主要取決于產品結構、市場競爭及商務談判情況等因以2021 年經營業績為例,假設其他因素不變,若公司自有品牌產品毛利率下降1%、2%、3%,則主營業務毛利率將分別下降0.49%、0.98%、1.46%;若公司封測服務產品毛利率下降1%、2%、3%,則主營業務毛利率將分別下降0.52%、1.03%、1.54%,由此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半導體封測行業正在經歷從傳統封裝向先進封裝的轉型。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于傳統封裝產品,先進封裝系列主要包括DFN/PDFN/QFN、TSOT 和SIP,相關封裝系列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0%、9.08%和14.34%,占比較少。
藍箭電子的業務看起來跟半導體沾邊,很高大上似的,其實封裝測試業務就是搞輔助的,沒多少技術含量,也沒有什么地位,毛利率不高,競爭力不足,話語權不大,因而生產經營并沒有看起來的那么輕松。藍箭電子業績高速增長,更像是一種被動的爆發,因為行業的格局變化,企業剛好坐到了風口上。未來怎樣,變化莫測,交給市場?市場可能就埋葬了誰!
三、前次IPO注冊階段被勸退,保薦機構作為腿部券商,信息披露質量確實應該繼續努力!
招股說明書篇幅冗長,相關信息披露未能簡明清晰地描述發行人業務技術情況,信息披露有效性、針對性不足,具體包括但不限于:“業務與技術”章節包含大量對與發行人業務不直接相關的行業法規(如第115-117頁);行業情況相關披露過于冗長,包含大量行業通用信息,但缺乏結合發行人具體情況的針對性披露(第118-133頁);大量使用投資者不易理解的英文簡稱、專業術語(如第110頁)等。
招股說明書風險提示章節過于模板化,且與前次申報信息披露存在較大差異。具體包括但不限于:前次申報文件就發行人在技術水平、產品結構、收入規模等方面與行業龍頭廠商存在較大差距,且產品替代性較高,先進封裝收入占比較少、技術研發壓力較大等事項做出特別風險提示。但本次申報文件未見相關風險提示內容。
藍箭電子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使用諸多市場推廣宣傳用語或泛化定性表述,包括但不于“成果豐碩”“革新不斷”“創新性突出”“守正創新”等。
公司于于2020 年12 月31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2020 年第128 次審議會議審議,并于2021 年3 月4 日提交注冊。
在注冊階段,2021 年4 月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公司仍然符合上述文件關于科創屬性四項指標的要求。公司基于自身發展戰略,綜合國內注冊制改革推進情況,決定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
對于藍箭電子來說,兩年前明明科創板都已經過會提交注冊了,結果悲劇的倒在最后一步證監會不給注冊,或許再早那么一點點,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了。科創板不行,那么這次創業板的審核會一切順利嗎?雖然業績很給力,并且持續增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