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這“雙中一海”的A股IPO業務領銜格局在2022年進一步夯實。2022年前三季度中,“雙中一海”共保薦成功IPO項目共計96例,占當期A股IPO成功上市總數達35.8%。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方知躍@北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翟 睿@北京
9月30日,國慶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隨著凡拓數創、博菲電氣、歐晶科技等三家公司當日在A股的正式鳴鐘掛牌上市,2022年前三季度A股新股上市成績單的也隨之正式出爐。
據叩叩財訊統計,在過去的2022年前三個季度中,以正式掛牌上市交易為口徑,共有268家企業完成了其IPO之旅并成功登陸A股市場,其中包括創業板118家、科創板96家,深市主板30家和滬市主板24家。
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上市企業家數有不小的降幅,但總體募資額度則不降反增。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共完成新股掛牌上市373家,共募集資金3681.58億元。而在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上市的這268家A股新貴,募集資金共計便達到了4713.63億元。
2022年前三季度相關數據顯示,新股上市數量同比出現較大降幅的同時,IPO保薦業務的市場份額則進一步向頭部券商集中。
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56家券商參與保薦了373家公司完成上市,而2022年前三季度中,僅有45家券商有著成功保薦IPO項目的出現,也就是說,在過去的9個月中,則至少有11家在去年同期有所斬獲的券商,在今年至今于IPO保薦業務上交出了白卷。
2021年前三季度,排名IPO成功保薦數量前十的投行,共計完成了217家企業保薦上市公司,占總數的58%。而到了2022年同期,195例上市成功的項目來自于排名前十的投行,占IPO上市成功總數的比例則達到了72%。
也就是說,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有超過7成的IPO保薦業績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券商中。而剩余30余家有所表現的券商保薦成功的數量不到當期市場份額的三成的。
毫無意外,在這份2022年前三季度券商IPO保薦業務成績單中,素有A股“投行之王”的中信證券繼續穩坐了其行業“帶頭大哥”之位。
在2022年前9個月中,中信證券共成功保薦完成了40家企業的IPO掛牌上市,一家獨占當期上市成功總數的15%。
緊跟在在中信證券其后的,則也是業內預料之中的中信建投和海通證券,二者在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完成了對29家和27家IPO企業的護航。
顯然,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這“雙中一海”的IPO業務領銜格局在2022年進一步夯實。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國內券商A股IPO業務的成績單中,這“雙中一海”的名字基本上皆始終牢牢占據著前三之位。
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排名之爭自不必說,在二者焦灼多年的戰況之下,中信建投也曾被業內認為最有可能挑戰中信證券“投行王者”之位的存在。
海通證券在IPO保薦業務上的崛起,則始于2020年。
在2019年之前,海通證券在相關業務上的表現最多只能算是二線券商中流。在2019年的IPO保薦業務數量上,海通證券僅以5起成功案例排名在行業前十名之外。
2020年下半年,隨著海通證券在科創板保薦業務的發力,使其成為了近年來投行圈的最大“破局者”——在突破此前投行圈“三中一華”對科創板業務“壟斷”的同時,海通證券整體IPO保薦業務也在此帶動下“狂飆猛進”。
自2020年開始,A股IPO保薦業務的“雙中一海”的“領銜”局面便正式形成。
2022年前三季度中,“雙中一海”共保薦成功IPO項目共計96例,占當期IPO成功上市總數達35.8%。
1)中信、建投表現亮眼 申萬排名同比“飛”升
要說2022年前三季度在IPO保薦業務成績單中,表現亮眼者,中信建投應有名字。
固然,排名首位的依舊是中信證券,但對于在過去幾年中,一直穩居投行TOP1之位的中信證券來說,2022年前9個月的表現則僅能說“差強人意”。
2022年前三季度,A股IPO上市總量較同期出現了不小的降幅,大部分投行的保薦業務皆同樣受到該趨勢的影響,就算是中信證券,也同樣難逃。
在2021年前9個月中,中信證券成功保薦IPO企業上市的數目達到了46家之多。2022年同期,中信證券成功護航上市企業數則下降6家之多,為40家。
一直與中信證券較勁投行業務的中信建投,雖在2022年中依舊未能出現趕超中信證券的趨勢,就IPO保薦業務成績來說,依舊位列第二,緊隨中信證券之后,但中信建投當期的相關業務成功數量則從去年同期的25例提升至29例,上漲4家。
據叩叩財訊統計,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僅有3家券商的IPO保薦成功數量出現了同比增長,其中增長數量最多的便是中信建投,而中信建投也是“雙中一海”——這三家在A股IPO業務穩居頭部的券商中唯一實現相關業務同比增長。
其余兩家IPO保薦業務成功數量出現同比增長的為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
二者在2021年前三季度成功保薦上市的IPO數量分別為17家和15家。
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榜單中,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則皆成功護送了21家企業在A股掛牌交易。
也正是這一成績,使得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與去年同期相比,在IPO保薦業績排行榜中超過了民生證券和華泰聯合,雙雙并列第四。
令人意外的是,在近年中,曾因多起IPO業務大規模終止而引發市場熱議的國信證券,在2022年前三季度投行IPO業務的成績單中,也有不錯的表現。
10例成功的IPO項目業績,雖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在整體數量下滑的前提下,國信證券一舉超越了國金證券和安信證券,從去年同期排名12的位置上,再度躋身前十之列,排名第八。
在去年同期的IPO業務榜單中,曾有不俗表現的民生證券,則在同比減少10單成功數量的前提下,從第四的位置上滑落到第七位。
縱觀2022年前三季度投行IPO保薦業績,排名上升最快的則當屬申萬宏源。
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申萬宏源的IPO保薦成功數量與國信證券類似,處于基本持平狀態,皆成功掛牌了6家保薦的IPO項目。
但在2022年的同期業務榜單中,這一數量也足以讓申萬宏源進入了業內前十的排名之中。
2022年1-9月,申萬宏源以6家IPO成功掛牌的業績,與安信證券、招商證券并列第十。去年同期,申萬宏源的該項業務成績排名還是在行業20名開外。
“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投行業務靠前的券商基本上都是老面孔,而且愈發有強者恒強的趨勢。”北京一家投行業務排名靠前的券商人士告訴叩叩財訊,投行項目的保薦是最能體現一家券商執業能力的重要業務,近期,也有不少二三線券商開始偷偷招兵買馬計劃發力投行業務,但在短期內,要突破“雙中一海”的領銜格局,乃至于躋身前十大投行排名之列,對大部分中小券商而言,都是難以企及的。
2022年前三季度券商IPO保薦成績榜單TOP20排名
2)中原證券最受傷,長江證券遭遇“滑鐵盧”
盤點完在今年前三季度就IPO保薦業務上表現較為優異的券商后,再來看看同類業務表現羸弱甚至已現風險的投行們。
如果說,中信建投、中金、國泰君安和申萬等券商代表著券商IPO業務在2022年中的“向上生長”的力量,那么長江證券在2022年前9個月的表現,則堪稱遭遇“滑鐵盧”。
據公開數據統計,2021年前9個月中,長江證券曾以14家IPO保薦上市的成功案例位列行業前十,與安信證券、國金證券并列第八位。
但在2022年最新統計的數據中,2022年業已僅剩1/4時間之時,長江證券在過去的9個月中僅有4家由其擔任保薦人企業成功完成IPO掛牌上市。
這一與之自己去年同期相較可謂斷崖下滑的業務數量,將這位昔日的投行優等生的排名也遠遠拋至前十之后。
不過,要論在今年前9個月中,就IPO保薦業務上,最受傷者,則要數中原證券了。
中原證券在今年前9個月中,僅完成了兩單IPO保薦項目的掛牌上市,與去年同期的8單相比,業務的收縮幅度也可不可謂不巨大。
最需要指出的是,由中原證券擔任保薦人的里得電科IPO,本已在2022年4月便獲得發行批文進入了招股流程,但一紙叫停公告的突發,讓這起首發項目停擺至今仍未有重啟的跡象。
的確,如果沒有2022年5月底的這一突發事件,里得電科或早已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完成了掛牌交易。
時間回到2022年5月26日,在一個多月前的4月23日,剛剛獲得證監會IPO發行批文的里得電科在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發行程序后,在完成了初步詢價等環節后,已經來到了IPO網上路演的前夜。
但就在此時,里得電科突然發布公告稱,因發行人尚存事項需要核查,根據《武漢里得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十一、中止發行的安排”相關條款,發行人與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出于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考慮,決定暫緩后續發行工作。
這一“緩”便已經是4個月過去了。
據里得電科招股書顯示,其此次擬登陸深交所主板,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121萬股,募資4.75億元,將用于不停電作業專用車輛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不停電作業工程服務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里得電科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習歆悅、惠淼楓。
里得電科也是2022年中唯一一起在獲得發行批文并開啟申購程序后被叫停的IPO項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