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隆基、通威紛紛宣布產品漲價,光伏行業再次迎來漲價潮。
其中,隆基方面,上調的是P型單晶硅片價格,這次漲幅漲幅基本上是0.25元每片。而這也是隆基今年以來的第八次硅片漲價,在上次6月底的那輪漲價中,硅片價格普遍上漲0.35元,上調幅度更大。
【資料圖】
通威方面,上調的是電池片價格,210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5分,182尺寸和166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4分。這也是通威電池片今年的第九次漲價,上次還是在7月初,這才沒幾天。
從此次漲價中,我們也能窺探到一些東西。
第一,光伏漲價從上游開始傳導中游,從最開始的硅料到硅片再到電池片,均呈現出了漲價的態勢。
年初以來,光伏板塊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調整,主要是市場預期上半年硅料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擔憂出現價格戰。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不但沒出現價格戰,而且還在持續漲價。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上游硅料企業像通威、協鑫等的擴產本身周期長,再加上上半年的口罩事件,進度被放緩;另一方面體現了下游光伏需求的旺盛,上游漲價本身是利空光伏板塊的,但今天集體大漲,說明資金對下游需求的認可是非常強烈的。
數據預測,今年國內光伏裝機有望超過100GW,增速100%,下半年的裝機速度會更快。而且國內硅片產能占全球的97%以上,組件產能占全球76%以上,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是全球以來,在全球能源替換需求下,光伏企業也沒必要自己降價。
所以,需求支撐漲價下,光伏最賺錢的還是上游和部分中游,這也是投資的重點。三季度硅料產能有望釋放,價格松動下中游有望反超上游。
第二,通威210大尺寸電池片價格漲幅高于小尺寸的,這說明大尺寸電池需求更旺盛,下游開始大規模應用大尺寸硅片電池,才支撐更高的漲價。
目前光伏走降本增效的路徑有兩個,一個是硅片的大尺寸化,一個是P型電池向N型電池轉變。
硅片大尺寸化技術從前年就逐步成熟了,現在是大規模落地階段。
而N型電池路線今年才剛開始落地,在今年下半年才出現一定程度的裝機,大規模釋放預計要到2023年下半年了,但這是光伏的大趨勢。
在N型電池技術路線上,又有兩個主要的技術路徑。
一個是TOPCon技術,轉換效率高,理論能到28.7%,無需新建產線,成本相對低。但是工序步驟復雜導致產品的良品率上不來。
由于這個技術路徑成本低,目前主流光伏企業布局較早,像隆基、晶科、天合光能等。
剛剛,晶科能源宣布,16GW大尺寸N型TOPCon電池產能已于二季度滿產,出貨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公司有信心完成今年既定的10GW N型出貨目標。
而在7月25日,泰安相關10GW光伏電池制造項目順利簽約,首期建設5GW TOPCon電池生產線,二期建設5GW TOPCon電池生產線。
另一個是HJT技術,轉換效率高,理論上也能達到28.5%以上,工藝流程也非常少。但是需要新建生產線,設備投入巨大。
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光伏的投資邏輯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關注降本增效的路徑,比如硅片大尺寸化和N性電池新技術的落地情況。
一個是關注上游價格的變化對產業鏈利潤的轉移情況。
不論哪個,投資是持續跟蹤出來的,在兩三個趨勢賽道上保持專注最重要,在上漲高潮的時候不驕傲,在下跌調整的時候不悲觀。
……
水井坊:上半年凈利3.7億元,同比降2%,這個也不算差。
本身歷史規律看,二季度業績就比一季度差一些,再加上口罩的影響,能保住這個業績其實已經很難得了。
中國中免:2022年半年度歸母凈利潤39.38億元,同比下滑26.49%。
這個也在預期中,畢竟上半年口罩比較厲害,導致客流大幅下降,門店和物流運營出現中斷等。
其實,我們也能窺探到,消費類上市公司半年報基本上都比較一般,畢竟口罩的影響就在那,有一定程度的帶來業績殺。
但是這只是短期影響,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修復,比如6月,中免銷售環比大幅提升,海南客流也大幅回流。
消費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
市場方面,今天整體震蕩為主,這個完全是在預期之中的,畢竟月底事件比較多,資金不敢貿然進攻。但是局部個股還是蠻活躍的,個股漲多跌少,可以繼續輕指數重個股。
具體方向上,重點還是新能源細分的輪動,要把握這種景氣度輪動,并且根據確定性、估值分析然后配合買賣點分析來把握個股。
飛鯨投研長期跟蹤特色榜單:《成長50》:匯總各熱點行業具備成長潛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飛鯨投研。
關注飛鯨投研,這里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