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來過去美聯儲的加息政策是有所效果的,且其效果竟比我們想象中大的許多,銀行業的流動性危機擊倒了三家區域型的銀行,導致多數存戶選擇將儲蓄大規模地搬家,然而,當銀行遭遇儲戶驟然抽資,自然會收縮買債與貸款規模。
分析師Ocean指出,美國經濟于下半年度將有很大的機率出現經濟衰退。一提到經濟衰退總會有許多種說法,有些人會認為股市的崩跌便是衰退;有些人則會認為失業率的大幅上升、經濟增長率放緩便是經濟衰退,而這究竟到底有沒有更明確的定義呢?底下由CPT Markets分析師團隊為您整理。
經濟衰退有兩種說法,如果你想從簡來定義的話,于1975年經濟學家Julian Shiskin提出,連續兩季GDP呈收縮便可定義為經濟衰退。然而,被大眾認定的官方標準則是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所提出的,經濟活動熱度顯著轉冷且蔓延至整個經濟體,并持續達到數月以上,CPT Markets分析師提醒,也就是要同時滿足深度、擴散度以及持續時間三者條件,才能稱為經濟衰退。
根據NBER的數據顯示,1920到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共持續了43個月的經濟衰退時程;2008年金融海嘯的爆發則持續了18個月;至于歷史上最短的經濟衰退紀錄則是在2020年的2到4月份。注意的是,對投資人來說,NBER較傾向事后定義的結論,因此當時所公布的結果對于判斷未來的意義相當有限。
但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對經濟衰退有更嚴謹的測量項目,像是綜合評估實質 GDP、實質收入、就業情況、工業生產指數、批發零售數據等等,并不會像先前所提到的,單單就兩季GDP呈衰退便判斷經濟衰退已經開始。
除此之外,NBER認為通常經濟衰退發生的期間是起于景氣循環的最高點,結束在波段的最低點。以金融海嘯的例子來說,經濟衰退是自2007年12月開始,亦即景氣循環的最高點;結束于2009年6月,亦即景氣循環的最低點。不過投資者在定義經濟衰退時仍應該注意,經濟衰退與股票市場的熊市是有所區別的,雖然兩者有可能同時發生,但這并不代表股市熊市的發生定會伴隨經濟衰退,因為股市熊市的定義是指從近期價格高點下跌超過20%。
而在經濟衰退又發生時,我們該怎么辦?分析師根據行業經驗分享到,你必須提早準備緊急預備金,因為在衰退開始后,企業會為了刪減支出而開始大幅裁員,然而,對大多數的百姓來說,薪資會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提前預留往后幾個月的生活費可以讓你至少在發生經濟衰退時,仍能維持基本生活,此外,投資人亦應避免因缺乏現金,而大規模的砍殺目標,做出相當不理性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