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巨頭專利到期,我國風電葉片制造商迎來歷史轉折性時刻。
(相關資料圖)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7月19日,全球風電巨頭維斯塔斯(Vestas)碳梁專利保護期正式到期。這意味著全球其他風電葉片制造商將可以不受限制地推出應用碳梁的風電葉片產品。
受該消息影響,國內股市反應強烈,碳纖維概念股大爆發。其中,中材科技(SZ:002080)、雙一科技(SZ:300690)、吉林化纖(SZ:000420)等多只股票漲停。
擺脫推廣障礙
作為風電機組最重要的大部件,風電葉片決定著風電機組的捕風能力。
在風電行業發展之初,風電葉片制造方法主要為預浸料、碳布真空灌注工藝,這種方式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后來,丹麥風力發電機制造商Vestas采用全新的葉片設計,將風機葉片整體成型的主梁主體受力部分拆解為高效、低成本高質量的拉擠梁片標準件,然后采用相對更經濟的大絲束材質,把標準件一次組裝、整體成型。在這一工藝中,葉片的碳纖維體積含量大幅提高,因此可以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況下,令葉片減重40%的同時使效率提高100%。
自此開始,Vestas便成為了世界風電行業巨頭,并引領風電葉片從玻璃纖維進入到碳纖維時代。
2002年7月19日,Vestas分別向中國、丹麥等國家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世界知識產權局等國際性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以碳纖維條帶為主要材料的風力渦輪葉片的相關專利,專利保護期為20年,自此阻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國家風電廠商的“山寨”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其他風電廠商若想走在行業前沿,要么花費大量資金使用Vestas的專利,要么就嘗試繞過該專利自行設計生產碳纖維風電葉片,但最終的結果是,這兩種方法都難以實施。因此諸多風電廠商不得不繼續使用傳統的玻璃纖維,而這就是我國風電葉片制造難以有革命性發展的主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專利的到期將有效降低相關企業進入行業的門檻,屆時,國內風電制造廠商可以不受專利限制地推出應用碳梁的風電葉片產品,為碳纖維在風電領域貢獻非常大的增量市場。”
據了解,在國內,包括明陽智能(SH:601615)、中材科技、時代新材(SH:600458)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布局了碳纖維拉擠產線。中材科技表示:這一消息對公司比較積極。Vestas過去有給公司授權,公司有成熟的產品,未來這個專利不受限制之后,推廣便再沒有障礙。
成本制約凸顯
雖然中材科技對風電碳梁葉片產品的推廣充滿信心,但其還表示,風電葉片制造的核心還是在于成本,成本降下來后才可能會大規模推廣。
中信建投曾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陸上風電碳纖維需求為4.39萬噸,海上風電碳纖維需求為1.50萬噸,兩者合計總需求達5.89萬噸,復合增速達27.2%。預計到2025年,中國風電領域碳纖維需求將占全球風電領域碳纖維總需求(8.06萬噸)的73.08%。
在此背景下,得益于風電裝機的快速增長和對碳纖維需求的增加,從2020年底開始,國內碳纖維材料呈現明顯產能緊張情況,碳纖維價格一路上漲。如今已然成為了我國碳纖維風電葉片產品生產和推廣的重大制約因素。
國盛證券發布研報稱,大面積啟用碳纖維葉片的前提是降價,未來無論是海風還是陸風,碳纖維能夠全面滲透的前提都是降本,其中最主要是材料降價。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目前碳纖維部分品種價格雖然有了降溫之勢,但整體價格還是處于高位。
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三季度,碳纖維供應將持續增多,需求增加會相對不足,預計今年四季度碳纖維市場將迎來供需博弈,價格可能會迎來理性調整。
對于未來,招商證券研報表示,今后幾年全球新增碳纖維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而國內幾家碳纖維龍頭企業掌握核心生產技術,碳纖維規模效應明顯,龍頭企業擴產或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
這無疑利好國內一眾碳纖維風電葉片制造廠商。屆時,既沒有了專利束縛,碳纖維價格又進一步降低,國產碳纖維風電葉片產品或將迎來爆發期。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